科普信息網

當前觀察:居家照顧新冠患兒,這五點要牢記

發布時間:2023-01-06 10:50:17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近期,隨著奧密克戎的廣泛傳播,兒童感染人數也在逐漸增加。大部分兒童患者以發熱、咳嗽、流涕癥狀較為常見,部分嬰幼兒癥狀不典型,以嘔吐、腹瀉、腹痛為主要表現。總體來說,相比于成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大多癥狀較輕,病程相對較短,身體也恢復較快。多數患兒的核酸檢測結果可在一周內轉陰,少數患兒會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氣管炎或肺炎等,只有極少數會發展成為危重病例。

那么,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后,什么情況下需要就醫?居家護理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有效預防兒童感染?


【資料圖】

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3個月以下嬰兒發熱需立即就醫

對于既往身體健康的3個月以上嬰幼兒及兒童,可以密切觀察患兒的體溫、呼吸、精神反應、食欲、尿量等情況。如果出現反復高熱、精神反應差、食欲明顯減退、尿量明顯減少,面色蒼白或發青,明顯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喘息發作,或抽搐發作等情況,都應及時就醫。3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熱則需立即就醫。

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慢性腎臟病、血液系統疾病等基礎疾病的兒童,免疫力低下、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及正在接受放化療的兒童,更容易進展為重癥病例,需要更加嚴格的防護,一旦出現感染征象,應盡快就醫。

家庭用藥要注意什么?

勿重復、過量、不恰當用藥

對于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應以對癥治療為主。根據孩子的表現,選擇適當的藥物來緩解不適。如果孩子一般情況較好,癥狀不明顯,也可以不用藥。家長們切勿因為緊張、焦慮,而給孩子重復、過量、不恰當地用藥。

當患兒體溫超過38.5℃時可考慮服用退燒藥。3個月以上的發熱患兒,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6個月以上的患兒,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兩次用藥應間隔6小時以上,對乙酰氨基酚應間隔4小時以上。退熱藥的使用應以是否改善患兒舒適度為原則,注意避免同時使用兩種退燒藥物。

抗過敏藥能夠有效緩解流涕、打噴嚏等鼻部癥狀,6個月以上患兒可以使用西替利嗪滴劑,2歲以上可以口服氯雷他定。以上藥物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1周,癥狀緩解后可及時停藥。

鹽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愈創甘油醚糖漿等祛痰藥可以幫助患兒稀釋痰液,但不建議急性喘息發作的兒童或2歲以下嬰幼兒服用。

另外,家長可以根據患兒病情使用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疏風通竅的中成藥,但要注意避免同時服用相同功效的兩種中成藥,也不宜將成人藥減量給兒童服用。服藥過程中如果出現皮疹、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

居家護理需要怎么做?

飲食宜清淡營養,合理補充水分

居家護理時,對于能夠配合洗鼻的孩子,可以每天早晚清洗鼻腔,能夠有效緩解鼻塞、流涕、嗅覺減退等鼻部癥狀。

有咳嗽的患兒可以適當喝點蜂蜜,能夠有效緩解兒童急性咳嗽。因為蜂蜜中含有大量糖分,可以促進氣道粘液分泌,降低氣道感覺閾值。但1歲以下的嬰兒消化及免疫功能尚未完善,不建議口服蜂蜜止咳。

反復高熱、嘔吐、腹瀉的患兒,可以使用口服補液鹽或電解質飲料等,合理補充電解質及水分,在防止脫水的同時,也有利于緩解高熱及胃腸道癥狀。

飲食方面,患兒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少食多餐,均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合理補充肉、蛋、奶等優質蛋白,有利于增強免疫、促進身體恢復。嬰兒暫停添加新的輔食,適當增加哺乳頻率,待病情緩解后再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感染之后如何調適心情?

克服焦慮和緊張,樹立信心

患兒家長要對新冠病毒建立科學、理性的認知,在做好疫苗接種、正確防護、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放平心態,克服焦慮和緊張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規律的作息時間表,共同完成繪畫、拼圖等游戲,學習一些生活新技能,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多與親人、朋友等溝通交流。

只有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才能將積極的心態傳遞給孩子及家人,理智面對病情。

如何有效預防兒童感染?

及時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研究表明,雖然接種疫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可以有效縮短核酸轉陰時間,降低重癥風險。3-17歲的兒童應盡快接種新冠疫苗,這是目前預防兒童感染的最佳方式。

此外,少去人多的場所、出門戴好口罩等防疫措施對于預防新冠感染仍然至關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無任何經證實能夠有效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藥物。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不建議預防性用藥。在未感染病毒的情況下口服連花清瘟和藿香正氣類藥物,都不能避免感染的發生。

(作者系北京積水潭醫院小兒內科主治醫師)

標簽: 對乙酰氨基酚 可以使用 嗅覺減退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