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期末考試成績的陸續出爐,中國家庭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父母可能會困惑,為什么我的孩子沒有別的孩子學得好?是學習方法不對還是存在學習障礙?
到底有哪些因素決定著孩子學習效率的高低和成績的好壞呢?
(資料圖片)
一是遺傳因素。遺傳因素的作用在于改變語言表達能力的正常發展。臨床觀察及流行病學調查均發現,學習障礙有家庭傾向。來自基因的連鎖分析發現,性染色體遺傳性疾病可引起語言與運動能力的失衡及發育遲緩。如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患兒可出現智力低下、語言障礙、外貌改變等癥狀,多數男孩患者智商低于50,學習年齡延遲。
二是神經結構及機能。語言障礙的發生與大腦左半球相關,而視空間障礙與大腦右半球異常有關。腦的成熟過程遲滯,導致發育技能的獲得遲滯,這屬于大腦半球功能不成熟導致的學習障礙。比如,閱讀困難的病因主要是大腦兩個半球結構及機能側化方面的異常。具體表現為,閱讀困難兒童左半球白質增多,頂葉皮層細胞有錯位和異構現象,左側顳葉小。
三是精神運動能力。精神運動是指個體意識支配所表現的精細動作,主要表現在各種感官與動作的適當配合。在適當的時間及空間配合上能做出適當的動作者,即表示有高度的精神運動能力。學習障礙兒童會表現出大腦支配的運動效應及運動反應中樞的某些功能異常,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視覺感知及在特定注意的搜索功能中,視覺空間協調和運動的準確性下降。存在這些缺陷的兒童,易受外界干擾而分心,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認真聽講,反應速度慢,動作不協調,做作業不能全神貫注,考試時也往往粗心大意,難以取得好成績。
四是學習適應性。學習適應性是一種綜合的行為過程,其影響因素既有來自外部的,又有來自人體內部的。學習的適應性需要個體良好的人格因素來維系。具有較高學習適應水平的兒童,在人格特征上呈現出明顯的高穩定性、持強性、敢為性、實驗性和自律性,以及低興奮性、敏感性、懷疑性和緊張性。生活適應是心理健康構成要素之一,學習的適應本質上也是一種生活適應,因而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極為密切。學習適應性良好者,心理問題及其癥狀的表現程度普遍低于學習適應性差的兒童。
五是智力因素。智力可看作是積累知識和經驗,用于適應實際生活或完成學習及工作任務的能力,是認識能力的綜合,包括一個人在認知方面的接受、保存、理解、思維、使用等心理活動。智力結構不平衡是造成兒童學習困難的重要因素,在智力結構上言語智商低于操作智商,有明顯的記憶力和注意力缺陷,其中又以言語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較差為特點。學習障礙兒童一般智力因素中,間接的抽象思維能力即類比推理能力比較差。一方面,他們存在間接的抽象思維能力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這些兒童長期的學習困難,影響著知識的獲取而妨礙智力的發展。
六是情緒和行為。學習障礙兒童存在較多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如存在心身問題,有沖動和多動行為,且這些問題可能延續到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學習障礙者的特質焦慮或狀態焦慮水平高于非學習障礙者,同時可能伴有睡眠障礙,過分擔心或低估自己的能力,焦慮水平與睡眠問題呈正向關聯。學習障礙者抑郁情緒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在兒童早期,注意缺陷與學習障礙常并存,約三分之一學習障礙兒童存在注意缺陷。
七是家庭因素。民主教育方式有利于兒童成長,而消極、放縱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兒童形成人際敏感、抑郁、焦慮等不健康的心理。父母如果經常以懲罰為手段,嚴厲地對待孩子,往往導致子女沒有安全感,產生神經質、敏感多疑、郁郁寡歡;過分干涉和保護,則會使兒童沒有自信、缺乏主見、自卑易怒;長期拒絕否認,則會誘發兒童的高焦慮、自卑敵對,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家庭成員不和睦,則易形成兒童的殘缺感、不安全感、自卑偏執,焦慮水平偏高。這些心理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效果。
八是學校校風和教師言行。教師往往在兒童眼里具有權威性,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校風的好壞、與同學間的關系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兒童的學習;作業過多、考試過于頻繁、師生間缺乏理解、兒童認為老師根據成績來決定對他們的態度好壞等,都會對兒童學習產生影響。
由此可見,兒童學習障礙涉及到內因、外因、心理認知等因素,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關系錯綜復雜。只有找到了學習障礙兒童的具體癥結,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干預措施,才能切實解決兒童學習障礙的問題。
(作者系北京協和醫學院比較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