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球熱訊:藥品搶購潮折射出什么?

發布時間:2023-01-27 20:39:00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繼前段時間連花清瘟和布洛芬一藥難求后,近日,蒙脫石散也出現斷貨脫銷的情形。

面對奧密克戎新的變異分支XBB毒株迅速在一些國家蔓延的情形,網絡瘋傳“感染此毒株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癥狀,尤其是腹瀉”,因此,全國出現蒙脫石散搶購潮,就連北京和上海這些大城市也未能幸免。

不可否認,疫情之下,出現藥品搶購與眾多因素有關,比如市場需求大、親朋好友推薦、某些自媒體夸大宣傳、商家逐利炒作等,但這么多人出現同樣的搶購行為,不得不讓人思考其深層次原因。

搶購藥物的行為背后更多反映出的是恐慌性囤貨心理??只艁碓从凇盁o知”,其實很多藥物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能隨意服用。而且,搶購囤積的藥品不見得都能用得上,沒有使用的過期藥物造成的浪費,還會引起市場總體供應失衡,真正需要的患者反而買不到藥。一旦出現搶購,商家逐利炒作,資本也會囤積居奇,導致一度出現“一藥難求”。因此,搶購潮背后凸顯的是公民科學素質,尤其是健康科學素養的缺乏。

調查顯示,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均超過24%。公民對科學的理解是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核心指標,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知識方面涵蓋內容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認知性知識3個維度;能力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參與科學和科學決策3個維度。當前,我國公民亟須提高健康知識層面的科學素養,只有掌握了充分的健康知識,公民才具備辨別真偽的能力。

從本質上來講,疫病屬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離不開三要素,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只要客觀、理性、中立地認識和評價疫情,控制罪魁禍首傳染源,斬斷各種傳播途徑,保護脆弱的易感人群,就能阻斷疫情的大面積傳播。了解相關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識,有助于我們認識、預防和控制疫病。這次藥品搶購潮中,暴露出一些人缺乏健康科學素養,不能分辨披著科學外衣的謠言,缺乏質疑精神,不能作出理性判斷,導致盲目跟風哄搶。

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尤其是健康科學素養任重道遠。作為普通公眾,我們除了學習醫學健康知識,還要保持思維的定力,但不要有思維的定勢。思維的定力是指面對各種信息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思維的定勢是指思維固化,缺乏質疑、求證、反證,缺少邏輯判斷、理性思維和批判性思考,不能接受與自己相悖的正確內容。那些披著科學外衣的謠言,對普通人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吸引力和欺騙性,往往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地追隨。特別對于那些信息不全、歪曲事實、堆砌科技詞匯、受利益驅動的自媒體文章,公眾更要擦亮眼睛,保持思維定力,避免思維定勢,時刻警惕背后的“坑”。

(作者系北京協和醫學院比較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標簽: 感染性疾病 傳播途徑 蒙脫石散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