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是世界十大河流之一,發源于我國青海省、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多個東南亞國家,于越南胡志明市匯入南海,為我國和這些東南亞國家提供食物、水和經濟收入保障。理解瀾滄江的形成演化既是重要的科學問題,也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然而,過去有的研究組認為瀾滄江形成時代大于5千萬年,而另一些研究組基于不同證據認為瀾滄江形成時代小于5百萬年,存在較大的爭論。
河流的形成必定伴隨河道的下切,因此瀾滄江河谷的形成年代最能代表其形成年代,然而如何有效測定河谷的形成年代是一個難題。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聶軍勝、胡小飛、王釗、劉善品和合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從瀾滄江河谷地段采集了不同高程的樣品并通過熱年代方法測定了河谷的下切年代。他們發現瀾滄江上、中、下段河谷均在17百萬左右發生了大幅度的快速下切,正是這次下切導致了瀾滄江的出現。同時他們發現瀾滄江下切的時代與東亞季風增強時代一致,隨后他們與合作者開展了模擬實驗檢驗季風增強能否造成觀察到的瀾滄江快速下切。實驗結果表明東亞季風增強造成的降水增加能夠造成瀾滄江的快速下切和形成,確認了氣候變化是造成瀾滄江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