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乳腺癌:從“一刀切”到“留住美麗”

發布時間:2018-11-09 15:05:24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caobo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就已達到78%,但相比同一時期美國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84%,還是稍顯遜色。

但就是在這短短20年,上海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獲得了極大的提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8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5年期間,該院出院0期至III期患者20085例,5年無病生存率為85.5%,特別是乳腺癌原位癌5年總生存率已高達97.9%,而即便是乳腺癌II期和III期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也分別達到75%和61%。

這一水平已經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

特別是近10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復旦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教授沈鎮宙、邵志敏領銜的臨床科研團隊,已經將乳腺癌從“絕癥”轉化成一種“慢病”,并在早期篩查模式引領、治療方式創新、全程管理模式建立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

揭示中國乳癌發病特點和高危人群

“多大女性容易患乳腺腫瘤嗎?”“乳腺腫瘤遺傳的可能性大嗎?”這是許多患者及家屬想了解的問題。對此,邵志敏指出,我國和歐美的乳腺癌患者在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乃至遺傳背景方面都有巨大差異。

該團隊發現我國乳腺癌發病呈現兩個高峰:第一個出現在45到55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70到74歲之間,乳腺癌診斷的平均年齡比西方女性更年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上海和北京的患病中位年齡出現了增大的新趨勢。這項研究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柳葉刀·腫瘤》雜志上,已成為中國乳腺癌流行病學研究的代表性數據之一。

2013年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因基因BRCA1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術,這個消息在社會上引起熱議。

那么,在中國患者中,哪些是致癌的易感基因呢?為此,該團隊在全國搜集到500余個乳腺癌家系的遺傳信息,完成了BRCA1/2基因突變檢測,突變率約10%,并首次發現了中國人BRCA1重復突變。

對此,美國著名腫瘤病理學家ParlF.F.教授曾稱贊這是“乳腺外科團隊的系列發現帶來業內研究理念的重大革新”。

建立社區乳癌篩查“上海經驗”

其實,乳腺癌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發現不僅能讓患者受益,也能節約社會成本。但是如何花最少的錢且更有效地篩查出中國女性人群中的早期乳腺癌呢?

既往歐美乳腺癌指南一般將女性50歲起每年接受一次鉬靶檢測作為早期篩查乳腺癌的一個西方標準。而在邵志敏看來,東方女性具有乳腺腺體組織多、形態偏小等特點,僅憑鉬靶可能會漏診一些病人。為此,他的團隊在全國首次提出中國女性乳腺癌早期篩查應該采用“B超聯合鉬靶”的方式。

10年前,該團隊聯合上海疾病控制中心指導實施了上海七寶社區女性乳腺普查。針對適齡女性共完成14464例女性乳腺腫瘤篩查,“體檢、B超和鉬靶”在一起聯合,使早期診斷率提高10%以上,乳腺癌檢出率達到262/10萬,大幅提高乳癌早期診斷比例。在社區篩選患者中,保乳率達到35%,一半患者因早期診斷免于化療,比例遠高于常規門診患者人群。

這一實踐成果既拉開上海市大規模社區乳腺篩查的序幕,也對中國社區乳腺篩查形成了一套“上海經驗”和“中國標準”,并在多地獲得推廣應用。

確保療效前提,盡量保留乳房

談到乳腺癌外科治療方面,邵志敏則有更深刻的感受:過去我們更習慣用“一刀切”的方式,雖說根治了腫瘤,但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持久且難以彌合的傷痛。而現在我們更傾向于在確保療效的基礎上,提升“保留乳房”的數量。近幾年在醫院還提出了一個口號:“不讓一個40歲以下的女性因乳腺癌失去乳房。”

據統計,2017年至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40歲以下女性乳房重建或保留乳房已經接近七成。

但邵志敏也提醒,從目前數據來看,保乳手術患者5年內疾病復發轉移比例呈現“水平”狀,患者治療完成后需嚴格根據醫囑密切隨訪,及時發現問題,盡早進行干預和治療。

“慢病防控”理念需貫徹落實

隨著乳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的努力,即便是發生轉移或復發的乳腺癌患者,臨床的治療策略也從過去的“姑息治療”轉變成“積極干預”。

對于經過醫生全面評估后認為有再次根治機會的“局部區域復發轉移”的乳腺癌,邵志敏建議將局部復發灶切除再輔以靶向治療,仍可延長生存時間。

而對于術后遠處轉移或初診時不幸已是晚期的患者,邵志敏表示,也不必過度恐懼,目前針對轉移性乳腺癌的藥物治療呈現多樣化,該團隊各類原創性組合治療方案,讓許多患者走過10年、20年不只是一個夢想。

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在醫療上的應用,讓乳腺癌診治進入了“全程精準管理”階段。

據了解,早在2015年,邵志敏團隊便運用“互聯網+”思維,設計了乳腺癌全程管理App,將傳統乳腺癌防治的宣教、篩查、隨訪等多個環節融合在“妍康e隨訪”平臺上。患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找到專家,幫助解讀隨訪檢查報告,免去了來回奔波之苦。

“此外,乳腺癌患者的膳食營養、體力活動等個人生活方式與腫瘤復發、無病生存率和病死率密切相關。”邵志敏表示,目前他們正在通過“基于智能穿戴設備的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這一課題,利用康復手環實時收集患者運動和睡眠等信息,幫助監測患者的疾病隨訪和生活質量,希望能指導患者走好治療康復最后一公里。

標簽: 乳腺癌 一刀切

上一篇:NASA要派新使者去谷神星嗎
下一篇:藏在手指長度里的秘密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