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4》今晚強勢上映!漫威迷引頸期盼的十年終極決戰,終于打響了!
窮人靠變異,富人靠科技。作為漫威宇宙的超級富豪,坐擁斯達克工業的托尼·史塔克,自是靠著自己龐大的財力物力以及超乎常人的智力,從《鋼鐵俠1》的第一戰甲馬克1開始,成為了超級英雄的一員。每一部鋼鐵俠加盟的電影,他都會換上一套(甚至不止一套)新的戰甲。據悉,在無限戰爭里鋼鐵俠將攜他的最新最強戰甲馬克50登場,除了這一款,影片中還會出現馬克48和馬克49,其中一款可能是最新的反浩克戰甲,真是讓漫威粉們攢足了期待!
鋼鐵俠已經陪伴了我們十年,那么,在我們當今的科技條件下,到底能復原多少呢?現實生活中真的能造出鋼鐵俠戰甲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于鋼鐵俠戰甲。
能源系統
說到鋼鐵俠的戰甲,及不得不提到核心的。電影中鋼鐵俠從一代戰甲的內置金屬鈀核心,到四代開始的方舟反應堆,也就是一個小型核反應堆,其靈感源自托卡馬克。但以目前的技術,還遠遠達不到電影里微型、受控、大功率的能源裝置。也許未來經過幾代能源革命能夠出現。
助力系統
和能源動力系統不同,戰甲的不靠噴氣助力,而是靠機械幫助肢體發力。放到現實中舉例如克服人體肌肉、骨骼的極限,舉起很沉的物體,要靠類似液壓傳動的裝置。現在已經有類似的產品,以軍品和殘疾人助力的產品為主。
(韓國汽車廠商現代最近發布了一副全新的機械外骨骼)
通訊系統和智能信息中心,
鋼鐵俠可以進行和服務器(管家賈維斯)進行通信,可以將傳感設備捕獲的信息發回信息中心進行處理、分析,并將結果返回給中心,甚至在操作者失去意識時可以交給智能服務端遠程控制。這方面最接近現實的,是現代軍隊不同程度的配備類似的設備,比如單兵通訊或無人機。民用的比如Google Class也具備類似功能。
飛行系統
再說到戰甲的,想必漫威粉們都記得在《鋼鐵俠1》中,托尼逃脫之后回家研制的第一款盔甲,也就是馬克2。雖然改良了動力系統,和飛行穩定系統,但勉強飛到8000米后結冰,然后失去動力。目前有眾多單人飛行器的項目在研并逐步接近實用。按照思路可分為螺旋翼式、噴氣式、火箭式等等。以鋼鐵俠的表現看,最接近火箭式,但火箭推進器靠固態或者液態燃料點燃推進,危險又累贅,實現可能不大。
(旋翼飛行器)
維生系統
鋼鐵俠不僅能上天入海,還能不缺氧,能不凍僵,還能扛得住壓強,其中的氧氣供應、隔熱材料、尿液凈化飲用水系統都是麻煩事,可以參考潛水服和宇航服,但綜合在一起十分復雜的,實現的難度非同小可。
防護系統
作為戰甲,在戰斗過程中的減震措施,更大的來說是也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防護系統最常見的是頭盔、防彈衣,主要用來防護子彈、彈片等小型武器。電影中能夠防護高空跌落、導彈襲擊之類的劇烈沖擊,完全違背物理定律了。應對大沖擊的人體防護一定要靠空間緩沖減震(參考安全氣囊、降落傘等),貼身盔甲更是徹底沒戲。
攻擊系統。
最酷炫的莫過于戰甲所攜帶的種類繁多的戰斗武器,綜合起來稱作但是在實際中最靠譜的也僅僅之是類似激光和火焰噴射的武器。激光發生器越做越小,但功率絕對到不了電影里面的程度,何況激光的效果也不是電影里那樣的火光四射,現代科技對此只能望洋興嘆。
不考慮能源和成本
綜合上述所提及的部分主要部件,問題的馬克1應該是可以實現的。馬克1是在《鋼鐵俠1》里,托尼在山洞里制造的笨重得宛如一個大鐵塊,同時裝了火焰噴射器和推進器的第一代鋼鐵俠戰甲。它的能源動力系統只能維持大概50分鐘,并且功能不全面。主要武器就是左手的噴火器,和右手的一發導彈。這可能和我們印象中紅黃配色,功能炫酷的鋼鐵俠戰甲相差甚遠。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飛速進步的科技能超越目前人類想象的邊界。試想100年前的人們能理解現在一個小小的便攜式電話終端可以看電影嗎?讓我們對未來的科技拭目以待吧!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