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專家告訴你如何防范氣溶膠傳播?

發布時間:2020-02-13 12:01:16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除了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還可通過氣溶膠傳播?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強調進一步加強家庭內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什么叫氣溶膠傳播?哪些場景可能出現氣溶膠傳播?如何防護?省衛健委、省疾控制定的系列指引,對三種主要場景有防護建議。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粵衛信、粵疾控

新冠肺炎三種傳播方式

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

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三點防范氣溶膠傳播

打噴嚏、咳嗽產生的飛沫,大飛沫很快落到地面或物體表面,微小飛沫可以在空氣中懸浮一段時間,后者屬于氣溶膠。如果病毒污染了空氣,氣溶膠在密閉空間里可長時間停留;如果患者排出的糞便里有病毒,或者打噴嚏、咳嗽排出的痰液在干燥后病毒可能飄浮形成污染空氣,因此需要做到如下三個“避免”: 一、最重要的是盡量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密閉空間。二、避免鞋底將病毒帶回家。三、避免家里地漏彎頭無儲水。往地漏倒上水,用蓋子遮擋好,如果沒有蓋子,可以用塑料袋裝上水,自制一個地漏蓋。

人與人接觸

與咳嗽者保持2米以上距離

疫情期間,并不能很容易識別直接接觸的人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因此廣東疾控相關指引提醒,減少和陌生人交談,尤其是與咳嗽的陌生人保持一定距離(2米以上)。

盡量不串門、不聚集。如果非要前往人多密集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時都要佩戴好口罩。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勤洗手,或隨身攜帶免洗消毒洗手液,特別在接觸了公共場所物件后、吃飯和喝水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之前確保雙手潔凈。

提倡規范的“咳嗽禮儀”:外出時要佩戴口罩,當咳嗽或打噴嚏時,盡量避開人群,用紙巾、手絹或肘部變曲抬起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飛濺。使用后的紙巾不要隨便亂扔,要放到垃圾桶里。之后要清洗雙手或進行手消毒。

如果家里有醫學觀察家居隔離人員,條件允許的話盡量單獨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幫其設置套有塑料袋并加蓋的專用垃圾桶;生活用品實行專人專用,單獨洗滌消毒處理;與家里其他人盡量避免近距離的接觸(至少間隔1米以上距離),最好處于下風向;日常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4個小時或口罩潮濕后更換。

電梯里

錯峰乘坐 少打電話和談笑

戴口罩,錯峰乘坐,盡量避免與多名乘客同乘;盡量減少在電梯內、電梯間使用手機、打電話或談笑;盡量不要用搭客電梯搬運物品;攜帶衛生紙、手套或其他可隔絕物品,按電梯按鈕后,物品要妥善處置。

避免用手去摸口、鼻、眼,觸摸電梯或公共物品后,及時洗手。

單位、小區物業應該在電梯按鈕、廣告牌等經常會被人觸摸的地方貼膜,并隔1小時~2小時就要進行消毒、更換貼膜。

衛生間

地漏每周消毒并加杯清水

家居防范氣溶膠傳播病毒,主要部位是各處地漏與衛生間馬桶。比如有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現腹痛和腹瀉,檢測發現病毒能夠在糞便中檢出,不能排除會出現沖廁所導致糞便顆粒氣溶膠存在。

首先,家中各處地漏口,在非排水時,需要用蓋子遮擋,每周一次將一杯清水(約500mL)倒進排水口,然后倒入有效氯濃度 2.5g/L 的含氯消毒液 10mL(一茶匙),30分鐘后再倒入一杯清水,這樣可讓地漏彎頭處存夠水,起到隔絕作用。

衛生間要保持開窗通風,建議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不能自然通風的可采用排氣扇等機械通風。

家中有人出現發熱、咳嗽、腹瀉、嘔吐等癥狀時,可用消毒劑對衛生間物體表面、地面、馬桶等進行消毒。高頻接觸物件或部位如門把手、洗手池臺面、水龍頭開關、洗手盆、坐便器、便池、馬桶按鈕等,每日至少消毒兩次。

使用無害化衛生廁所,不使用便桶等,減少污染物暴露和清洗時帶來的風險。沖水時養成良好習慣,先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并及時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標簽:

上一篇:新冠病毒為什么被命名為“COVID-19”?
下一篇:手機輻射真的會致癌嗎?FDA發布新報告辟謠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