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忻州市兒童醫院微信公眾號
春節過去了,相信小朋友們都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但是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節后有了小小的煩惱。春節期間吃了太多的魚肉零食飲料,過多過雜,積食了。近幾天,來我院中醫兒科就診的小朋友里,不少都是春節期間飲食失節造成的積食。
過年期間吃太多,寶寶口氣酸臭、舌苔厚膩、食欲變差、腹脹腹痛、手腳心發熱、夜里煩躁,便秘或便溏,出現以上癥狀很有可能就是積食了。小兒積食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嬰幼兒發病率較高,是中醫學中的一個病癥,屬于"厭食”、“不思食”、 “不饑”、 “不納"等范疇,從西醫角度來說,主要是指消化不良, 因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一系列胃腸疾病。
小兒積食的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中醫認為小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五臟六腑均處于不完善的階段,其臟腑形態結構并不成熟且生理功能也相對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腎三臟的不足最為突出。脾主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但是小兒脾胃嬌弱,其形態結構并未發育成熟,且運化功能也較弱,這就形成了機體對脾的需求過大而實際上“脾常不足"的不協調狀態,因此當生活中飲食稍有不節,便易損傷脾胃從而患病。
積食的寶寶會有哪些表現呢?
寶寶會有食欲不振、厭食、肚子脹、胃部不適、舌苔白且厚,口氣有酸腐味、睡眠不安、手腳心發熱等癥狀。人們常說積食是小兒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皇帝內經:“食于胃, 關于肺",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均有記載。積食會導致積熱,過量的食物不能消化,積于中焦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于內,體溫就會居高不下。
那么怎么解決孩子的積食呢?
我國古代醫家認為小兒積食多為脾胃虛弱、脾胃痰濕壅滯、脾胃虛寒、脾胃不和等因素造成。因此,小兒積食的治療多以調理脾胃為主。中醫治療包括外治法及內調治療。
一、外治法
1、摩腹:經過腹部的經絡有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沖脈、帶脈、任脈等,通過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摩腹還可以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顯地改善小腸和大腸的蠕動功能。
2、捏脊:也叫“捏積”,從名字看就是一個專門調理積食的動作,尤其是下捏脊: (從上往下捏)可以調理口臭、夜啼、脾氣暴躁、口舌生瘡、肺燥咳嗽等癥狀。
3、掐四縫:四縫穴定位在掌心朝上,從食、中、無名、小指指尖朝下數,第二個關節的橫紋中央,故稱“四縫”。掐捏這8個穴位時,要有一定的力度。
可用自己的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縫穴,每穴掐揉2-3分鐘。
二、內調法
煮消食水:取新鮮山楂5-6個洗凈切塊、陳皮少許、炒麥芽少許,用小火燉煮30分鐘,煮出湯色后,把渣過濾掉??梢栽跍屑右稽c點冰糖調味。不過由于山楂對腸道有一定的刺激,所以建議飯后喝。如以上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建議及時于中醫兒科就診。
古語有云"上醫治未病",未病先防方為上策?!耙胄喊?, 三分饑和寒",寶爸媽平日生活中注意調整寶寶飲食結構,不要一味增加高營養、高熱量食品,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監督寶寶不要暴飲暴食,七分飽就可以了。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定量,飲食結構均衡多樣化。此外需注意加強運動,增加寶寶戶外活動,提高身體免疫力,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健? 康? 科? 普
文字供稿:小兒推拿科
編輯:宣傳科
圖片來源于網絡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