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原產于南亞、東南亞等熱帶地區,又有“昧履支”、“坡洼熱”、“披壘”等譯音。《酉陽雜俎》記載:“胡椒,出摩伽陁國(今屬印度境內),呼為昧履支……至辛辣,六月采,今食料用之。”胡椒的栽培歷史約四千多年,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一說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從西域帶回中原;一說是唐朝時期由傳入。根據晉朝人的史料記載,后一種說法是錯誤的。
早于唐代的西晉時期,宗室司馬彪撰寫的《續漢書》第一次記載了胡椒:“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足可證明,晉朝人已經認識到胡椒這一物種的存在。晉朝人最初以胡椒做為珍貴藥材,用來泡酒。西晉學者張華在《博物志》一書中記載了胡椒泡酒的藥方:“胡椒酒方,以好酒五升,干姜一兩,胡椒七十枚,末好石榴五枚,管收計著中下氣。”可寬中下氣,治療腹部脹滿等疾病。現代醫學表明,胡椒富含揮發油、粗蛋白、胡椒堿等有益人體健康的物質。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記載:“胡椒味辛,大溫,無毒,主下氣溫中,去痰……”胡椒長得很像中藥材鼠李子,其芳香不如花椒,卻比花椒更辛辣,除了治療疾病,還是味道極佳的調味品。唐代宗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宰相元載因為貪污被抄家,辦案人員竟發現了胡椒八百石,以現代的計量單位統計,大約為六十多噸,估計各地進貢的胡椒幾乎都被元載截流,藏在了自己家的庫房。當年五月,唐代宗下詔將元載的“父祖墳墓”劈棺棄尸,同時拆了元載相府、家廟。可見唐朝時期,胡椒仍屬于上流社會王公貴族享用的奢侈品。倘若是六十多噸大米,唐代宗不至于發這么大火。
明朝清官于謙曾寫詩諷刺元載,同時警示同僚大臣引以為戒:“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胡椒八百斛,千載遺腥臊……”明朝初年,胡椒被巨商、豪強壟斷。到了明中期,胡椒開始引種,打破了商賈壟斷,逐漸廣泛種植,后成為較為常見的植物之一。
標簽: 上流社會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