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地評線】長白時評:用好《科普手冊》提升全民防疫知識

發布時間:2022-03-21 11:07:30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本文轉自:中國吉林網

近日,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衛健委、吉林省衛健委宣傳中心共同主編,“中國好醫生”吉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急診與重癥醫學科主任尹永杰審閱的《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冊》由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出版。本手冊共分六章,包括認識新型冠狀病毒、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接觸新冠肺炎感染者后怎么辦、個人防護、出行防護、面對疫情的心理反應及干預方法。干貨滿滿,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新冠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密閉空間可通過氣溶膠進行傳播。整個疫情的防控,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積極配合,尤其要從自身入手提高防控意識和防護能力。《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冊》,不失為提升全民防疫素質的“最佳良方”。

個人防控疫情,重在提高科學素養。阻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是防控疫情的第一要務。盡管宣傳上提示人們“不恐慌”,但由于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尚缺乏認知,因而一旦有相關傳播信息的出現,就會引起人們恐慌。深究其成因,是人們的防疫知識有欠缺,需要專業科普答疑解惑,在提高科學素養中增強“免疫力”。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一些院士、醫護專家、科普工作者,通過新聞媒體或網絡平臺,不停向公眾傳播疫情防控知識。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介紹知識,解讀疫情,回應關切,消除謬誤,筑起了普通人抗“疫”的防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用好“最佳良方”,提升社會的免疫力。《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冊》為提升全民防疫素質提供了“最佳良方”,促進從“提供”到“接受”過程轉化至關重要。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曾講過:“科普是溝通的過程,我們的防疫政策、治療策略不和老百姓充分溝通是起不到非常好效果的……”其實這是一次人民的戰役,醫生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這次戰役是不是取得勝利,就是看整個民眾是不是被發動起來。這段話對引導民眾用好《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冊》具有啟示作用。當前,重要的是想方設法讓民眾了解科普手冊,增強科普興趣,以科普“精神療法”,配合抗原檢測、核酸采樣、醫療救治、接種疫苗等技術層面的防控實戰,形成全民用好“最佳良方”的共識,讓社會免疫力更加鞏固。

用好“最佳良方”,要抓重點解疑惑。《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冊》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在推行使用上,要針對民眾現實中的一些疑惑,有重點地宣傳科普手冊中的常識,并結合實例剖析詳解,讓民眾發自內心認同,進而激發自覺行動。比如,對于接種新冠疫苗,現實中有些人因有疑慮不愿意接種。科普手冊中專門一項“接種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癥和死亡發生率”,倡導符合接種條件的居民均應接種新冠疫苗,符合加強免疫條件的接種對象,應及時進行加強免疫接種。再比如,科普手冊中“居家隔離與集中隔離的注意事項”,都有規范流程指南。如果每個人都注意學習這些指南,不斷豐富自身的健康素養,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就容易找到解決之策,這是最基本的防范措施,人人防范意識加強,整個社會的免疫力就會大大提升。

疫情防控,科普不可或缺。新冠肺炎傳染性強、隱蔽性大、危害嚴重,短期內公眾對相關知識需求激增,公眾關注點不一樣,接收信息的途徑也不同,尤其網絡線上經常有謠言流出,對于缺乏科學判斷的公眾來說,很容易被誤導。《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冊》恰好給公眾一個科學、正確的指引。從更深層意義說,疫情防控更應注重“防”,尤其全民共“防”,以及常態化復習,讓防疫知識走進千家萬戶,使之長期鞏固,不斷更新,為打贏疫情防控持久戰注入更多理性力量。(久泰平)

標簽: 新型冠狀病毒 通俗易懂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