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臨沂新橋小學:省科普示范工程助力鄉村科技教育騰飛

發布時間:2022-04-19 21:45:13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我們學校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科技的快樂"的科技教育理念,多元化、多渠道地為學生提供科技活動陣地,依托科技‘橋文化’課程體系,以科技社團形式每周三周四下午按時對學生開放,并配備專職教師進行系統化輔導,每周服務1000余名學生,確保科普示范工程的有序開展實施。”山東省臨沂新橋小學校長李正偉介紹“學校科普示范工程”時這樣說。

堅定核心理念,規范管理制度

科普示范工程實施以來,蘭山區方城鎮新橋小學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及實施小組,確立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為核心理念,并成立校長、分管校長、教務主任、科技輔導員四級工作網絡,層層推進開展科技教育,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為推進科普示范工程,學校建立了科技工作的相關章程,先后出臺了《新橋中心小學科技教育三年規劃》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加強對科普示范工程工作的宏觀指導。

同時,重新梳理學校科普工作制度,完善科技輔導員、科普經費使用等管理制度,優化科普評價制度,以制度規范科普工作的開展,激活學校科普工作的動力,保障了科普示范工程的正常推進和有序實施。

培優師資隊伍,奠基科普教育

教師是示范工程的重要實施者,他們的快速成長成為學校科技騰飛的源頭活水。

在項目實施期間,學校先后承辦了臨沂市人工智能項目推進會、蘭山區人工智能推進會、蘭山區信息技術新教師培訓,并積極組織全鎮信息技術教師參與培訓,會后研討內化,加強團隊磨課,真正提升科普教育教學水平,逐步培育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科普專業教師隊伍。同時,通過“優師成長大本營”、名師專家示范課引領和科技教研研究,增強科技育人本領,打造專業化高素質科技教育隊伍。

學校還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逐步培養起科技教育骨干。項目實施期間,派出一名教師參與國培計劃,二名教師參與省培計劃。一人被確定為“山東省人工智能青年人才”,一人被確定為“山東省優秀鄉村人才”。

優秀科普骨干教師的引領實現了科普教師隊伍的快速專業成長。科普師資隊伍的高質量成長,為科普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加強科普配置,積淀環境育人

在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利用專項資金14余萬元先后購入激光雕刻機一臺、人工智能學習套裝30套,noc創意工具庫 10套,金工、木工、電工工具各兩套,可以同時滿足100余人的開課需要。

激光雕刻機的投入使用,讓孩子們的創意實現提供了無限可能。人工智能套裝與傳統的開源硬件相比,降低了難度,學生們操作起來更容易,能更好地與教材、與科普工作相匹配,讓鄉村的孩子也體驗到科技科技帶來的驚喜。

學校尤其注重在軟環境學科滲透和硬環境設施配套上雙管齊下,讓“無言”環境課堂發揮強大的科普育人力量。目前,學校科普場館“少年科學院”已經初步建設完成,設有科普長廊、機器人、無人機等14口特室,配足配齊機器人、無人機、掌控板等器材,可以同時滿足500人以上開展科普活動。

不僅如此。依托社團,學校初步提煉形成科普課程《橋知》,將學校各項科技教育的開展不斷總結概括,更加系統化、體系化。

以賽代練促提升,彰顯初步成效

項目實施期間,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全國無人機大賽、山東省大學生組裝汽車大賽,并獲得優異成績,多次斬獲國家、省市一等獎。

科普示范工程初見成效,迎來多所兄弟學校前來交流互助。濟南市長清區教體局、淄博臨淄區教體局、羅莊區、蒙陰縣等多次到學校交流科普工作開展的情況,有效提升科普示范工程的市、區間的知名度。

學校積極利用各項科普活動和各類比賽積極對科普示范工程進行宣傳。9月16日開展臨沂新橋小學全國科普日活動暨第四屆科技節活動開展,全鎮6000余名學生參加,在全國科普日網站的評分高達91分,被活動首頁專題推薦。學校積極參與全國“聲音上太空”活動,六件作品成功入圍。組織學生收聽收看神州十三號“天宮課堂第一課”,培養學生科技興趣、科技精神,讓航天夢在孩子們心中萌芽。

“科技強國,強國有我。依托山東省科普示范工程,持續加大科普工作資金投入,加強科普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強化科普教育,用科技助力鄉村教育的發展,真正為每一名孩子架起通往美好未來的科技橋梁。”臨沂新橋小學副校長康茂航如是說。

齊魯壹點 通訊員 康茂航 劉佃臣

標簽: 人工智能 項目實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