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科普 | 對梅毒的認識,你還停留在電線桿和公廁外的“小廣告”上么?

發布時間:2022-12-09 20:48:20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受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在我們的國度很少有人談論梅毒,許多人更是談梅毒而色變。就大部分人而言,對梅毒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電線桿和公廁的“小廣告”上面,導致許多人對該疾病的認識嚴重不足。只知道梅毒是一種性傳播疾病,是生活不檢點的代名詞。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梅毒,今天我們就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說一說梅毒。

一、什么是梅毒?


【資料圖】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蒼白螺旋體)引起,主要通過性接觸或從母體經胎盤傳入,侵犯多系統多臟器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本病古代稱為“花柳病”“楊梅瘡”“霉瘡”及“穢瘡”。同時又因梅毒最早傳入我國主要在廣東嶺南一帶,因此又稱為“廣瘡”。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每年估計有560萬人感染梅毒。梅毒已成為世界密切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梅毒螺旋體在適當的環境下進行橫斷分裂生殖,每30—33小時繁殖1次,屬厭氧微生物,離開人不易生存。煮沸、干燥、肥皂水及一般消毒劑(如0.1%升汞液、0.1%石炭酸液、1:20甲醛液、2%鹽酸、雙氧水及乙醇等)均可在短期內將其殺死。在潮濕的器具或毛巾上可存活數小時。其生存最適宜的溫度37℃,41℃可存活2小時,48℃可存活半小時,100℃立即死亡。但其耐寒,0℃可存活48小時。

二、梅毒有些什么危害?

梅毒螺旋體經皮膚或黏膜破損處侵入人體,數天后進入血液循環,傳遍全身,但沒有癥狀,2—4周,在侵入部位發生炎癥反應,稱為硬下疳,為一期梅毒。一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螺旋體由淋巴系統侵入血液循環形成螺旋體菌血癥,引起皮膚、黏膜、骨骼、內臟、血管及神經損害,此時稱二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經過一定的潛伏期,一般為3—4年,最長可達20余年,有40%梅毒患者發生三期梅毒。除了皮膚黏膜、骨出現梅毒損害,還侵犯內臟,特別是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潛伏梅毒可沒有臨床癥狀,但機體抵抗力下降可發生早期或晚期梅毒癥狀。先天性梅毒是母體內的梅毒螺旋體通過胎盤傳入到胎兒血液中導致胎兒感染。多發生在妊娠4個月后。發病年齡小于2歲者稱早期先天性梅毒,大于2歲者稱晚期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不發生硬下疳,常有嚴重的內臟損,對患兒的健康影響很大,病死率高。

三、梅毒通過什么方式傳染?

1

性接觸

這是梅毒病因來源的主要傳染途徑。未經治療的梅毒患者在感染梅毒后的1年內傳染性為最強,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到感染后4年,通過性接觸一般無傳染性。

2

血傳播

梅毒患者、潛伏梅毒及隱性梅毒血清具傳染性,通過輸血、共用針頭或用過的醫療器械未消毒好可傳染他人。如去非正規醫療機構打耳洞、紋身、美牙或整牙等有創美容或治療,也可能感染梅毒。

3

胎傳

患梅毒的孕婦可以通過胎盤使胎兒受染,一般認為梅毒的病因主要感染發生在妊娠4個月以后。病期超過4年未經治療的梅毒婦女,雖然有性接觸,一般也不會傳染,但妊娠時仍可傳染給胎兒,病期越長,傳染性越小。

4

其他傳染途徑

梅毒的病因可以通過少數其他途徑受傳染,如接吻、哺乳、接觸有傳染性損害患者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餐具、煙嘴等,也可傳染。

四、怎么做好應對梅毒的措施?

1.潔身自好,杜絕不潔性行為,提倡性生活時使用避孕套。若曾有無保護的性行為史,或與可疑梅毒患者曾有親密接觸史者,應盡早到正規醫院就診,篩查是否感染梅毒,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避免梅毒導致的嚴重病變的發生。

2.母嬰傳播的預防,母親孕前及孕期均應篩查梅毒,若發現感染梅毒,則應盡早治療,孕期梅毒的正規治療,可很好的控制將梅毒傳播給胎兒的風險。孕期發現梅毒并已正規治療后的梅毒患者可在分娩后正常哺乳。

文:男科、生殖醫學科? 張富剛、張成

標簽: 先天性梅毒 梅毒螺旋體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