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趙嬌瑩 李相伯
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是不是總要上網查查?或者點開相關的科普文章、視頻,給自己“把脈問診”?
“信息時代背景下,醫學科普內容逐漸增多,對于公眾的健康素養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但從專業角度審查發現,各種平臺醫學科普內容大多雷同,水平參差不齊,缺乏權威性、系統性和流程性,而且對于患者真正關心的問題關注不夠。”滄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一科副主任郗艷國,帶來了一份關于打造河北醫學科普教育平臺的提案。
醫學科普教育是將醫學科學知識、防病治病方法、醫學保健措施和健康理念,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傳播給公眾,提高全民健康意識,提升健康素養,倡導健康生活。
翻開歷年來中國科協發布的科學辟謠榜,“吸煙能預防病毒感染”“乳鐵蛋白牙膏能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兒童用藥只要‘減半’就好”等等,大多與醫學科普有關。
郗艷國委員在小組討論上發言。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相伯 攝“傳播健康知識,提升健康素養,權威正確的醫學科普不能缺位。”廣泛征求患者及家屬意見和經驗后,郗艷國建議,要發揮患方、醫療機構和主管部門三方面的合力,打造值得百姓信賴的河北醫學科普教育平臺。
如何讓百姓信賴?郗艷國認為,首先要保證平臺內容的權威性,科普作品應由醫學專業人員制作,并由省重點學科相關領域專家把關,保證科普內容科學性,樹立起權威形象。
其次要以患者需求為導向,多學科協作,按照疾病的每一個時間節點上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科普,讓患者對臨床常見病癥心中有數。
平臺還應實時更新動態信息,針對公眾的疑問及時進行解答,內容深入淺出,具有科普性,讓廣大市民能夠看明白。
“健康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提升健康素養,離不開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的科普和指導。我希望能通過河北醫學科普教育平臺,讓更多人少走彎路,享受健康生活。”郗艷國說。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