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11月6日報道,今天,第二十屆2018年“二十一世紀的計算”學術研討會暨微軟教育峰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以“云賦智變,萬象新生”為主題,邀請了全球計算機科學和AI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在場的1000多名高校師生分享前沿科技和產業動向。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圖靈獎獲獎者Raj Reddy等大咖紛紛到場祝賀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成立二十周年。
納德拉表示,基礎科學是一切科技創新的源泉,希望以好奇為基礎的研究能夠推動基礎研究的進展。沈向洋分享了微軟在AI領域的取得的一些成就和最新進展。Raj Reddy則腦洞大開,創想了兩個未來的智能助理“認知放大器”和“守護天使”。
此外,在今天的大會上,微軟亞洲研究院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同宣布開啟第六期“長城計劃”。該計劃將著重圍繞AI領域全方位展開,新一期合作將深入推進校企創新,微軟亞洲研究院還會和國內高校、企業聯合成立的“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委員會”。
一、納德拉:研究應以好奇為驅動除了對微軟亞洲研究院二十周年表示恭喜,帶領微軟成功轉型的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特別強調了對基礎研究和好奇的重視。
納德拉認為,基礎科學是一切科技創新的源泉,而創新是每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微軟一直以來都將創新視為企業的第一發展要務,并持續不斷地在基礎科研方面進行大量投入,他希望全世界的基礎研究應聯合在一起,更好地推動科技和社會的進步。
在比爾蓋茨和其他創始人創立微軟之初,就懷抱一個夢想,希望以好奇為基礎的研究能夠推動基礎研究的進展,而今這些研究不僅推動了微軟發展,也在推動全世界向前進。
納德拉回顧了自己的經歷。他的母親是印度一所古老大學的教授,她告訴納德拉,各種領域都有突破,而他們所知道的很多知識都來自唐玄奘,這個人曾在唐朝時從中國跨越喜馬拉雅山脈來印度學習。
納德拉說,他從中領悟到研究的真諦,即解決問題、持續進步。而回顧微軟亞洲研究院過去20年,這一真諦正是今天值得慶祝的東西。
隨后,納德拉介紹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學術研究和產品創新上所做的貢獻。
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學術研究、知識貢獻的很多方面取得進展,并推動了許多學術界間的合作。在過去二十年,微軟亞洲研究院發了5000余篇論文,和超過300所大學合作,有180多個聯合培訓博士生、6000余名實習生、7000余名院友,其中很多人不僅做基礎研究,對知識也作出巨大貢獻。
此外,微軟在過去幾年在AI方面取得的很多突破也源于微軟亞洲研究院做出的貢獻,比如其研發的152層深層殘差網絡實現96%圖像準確率、在文本理解挑戰賽達到88.5%的準確率、機器翻譯研究系統達到69.9%的準確率。
在納德拉看來,研究是突破人類知識的關鍵。之所以做研究,是為了讓知識普及于人類,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诖罅康难芯?,微軟不僅讓最新研究成果從實驗室通過產品走到人類生活,同樣也從很多產品收到反饋來推動研究的進展。
他在現場演示了微軟小冰的對話功能,并介紹稱微軟小冰現在已經擁有上億粉絲,涉及諸多對話領域和產品,小冰通過NLP來持續改善性能和進步,陸續解鎖了很多有趣的新技能。
另外一個微軟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突破新技術。以東方海外貨柜貨運公司(OOCL)是主要做物流的公司為例,微軟通過增強學習幫助該公司更好的擺放集裝箱,進而降低成本。
最后,納德拉談到,評判任何一個機構是否成功,重點要看它對整個社區有什么影響。他很樂意看到,小企業因為微軟的技術而提高了生產力,跨國企業因為微軟的技術變得更有競爭力。
除了不斷突破和創新外,微軟還積極參與社區。過去6年間,多個項目和競賽展開,參與者超過8萬人。此外,微軟亞洲研究院還通過舉辦Ada工作坊(Ada Workshop),鼓勵女性做計算機領域的研究和開發,據納德拉介紹,已經有超過800名女性開發者參與該活動。
二、沈向洋:微軟積極解決IoT安全和AI倫理問題微軟執行副總裁、微軟AI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分享了微軟在AI領域的最新進展與深刻思考。
一開場,沈向洋先講了兩件趣事。一個是他當年剛加入微軟研究院時,做的第一個工作不是做研究,而是選地毯,必須要從一排墻上選出正確的顏色。另一個是2004年時,微軟亞洲研究院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雜志稱之為“世界上最火的計算機研究室”,那時他們還開玩笑說,獲此榮譽大概是因為北京比較熱。
和納德拉一樣,沈向洋也細數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在產品領域做出的貢獻,比如Azure、計算存儲、語音識別、Office中的SDK、HoloLens中的技術、bing搜索排序的能力等等。此外,微軟亞洲研究院還培養出許多在中國IT行業頗具影響力的科技人才。
沈向洋表示,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的這20年,也是全球以及中國計算機產業快速發展的20年。他非常驕傲過去二十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做的工作,并認為研究院的表現遠超預期。
沈向洋接著談到,世界就是一臺計算機,它聚集和處理數據的方式對我們的生活正造成影響。微軟認為全世界應用都需要叢云到邊緣的全新架構,現在正處于模式轉變的開始,邊緣智能正在成為現實。
微軟的研究一直在幫助客戶進行智能化升級,比如物聯網研究,所有家用電器設備都會連到互聯網,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微控制器,可以進行儲存和通信。
每年會誕生90億新的微控制器設備,但其中只有不到1%實現互聯互通。這是因為做安全連接非常困難,并且制造商不希望他們的設備是脆弱的。
從幾年前就開始關注安全問題的微軟團隊,在近期推出Azure Sphere。Azure Sphere是一款物聯網 IoT 領域的安全套件產品,包括經過認證的微控制器、用于這些微控制器的操作系統和一棧式云服務。該產品以一種新的方式融入互聯網,用以保護邊緣設備和實現IoT安全。
很多制造商都在用Azure Sphere。比如此前納德拉提到的東方海外貨柜航運公司(OOCL)希望有更好的方式來擺放集裝箱,微軟與該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個仿真系統,使用過去真實的數據來訓練深度強化學習的模型,最后模型節約了數百萬美元。
隨后,沈向洋還簡單談了微軟在混合現實(Mix Reality,MR)、量子計算和AI領域的一些成就。
在混合現實方面,微軟在幾年前推出了Kinect,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很多技術都基于其3D感應器進行開發,之后微軟劍橋研究院基于這些感應器研發了Holodesk全息桌面,此后微軟又推出了HoloLens全息眼鏡。
在量子計算方面,微軟開發出拓撲量子位,并發布了用于量子計算的開發套件,方便開發者編寫量子程序。
最后是AI,早在創建微軟研究院時,比爾·蓋茨就提出關于“能看會講、能聽會說,還能理解人類的電腦”的設想。微軟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通用AI,在發展AI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挑戰,比如長期引發爭議的安全與道德問題、偏見問題等。
沈向洋認為,要確保AI對每個人是公平、安全、可靠的,需要理解技術突破和法規倫理之間的平衡。對此,微軟專門組建了Aether道德委員會,該委員會成員來自微軟各個部門的高管,以討論和規避濫用AI的問題。
AI算法還經常存在偏見問題,微軟的研究員們發表一系列論文來解決這一盲點。微軟為此打造了一款能夠檢測并判斷AI算法是否存在歧視和偏見的測試工具,希望幫助用戶及時發現并安全使用AI。
沈向洋表示,微軟一直關注真正的挑戰,思考如何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工作,并將繼續解決從現在到2038年行業面臨的問題。
三、Raj Reddy:未來十年的智能助理二十年前,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同一時期出現的,還有亞馬遜、Facebook和智能手機,他們發揮各自的力量,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而未來二十年,AI又會發揮什么作用呢?
AI先驅、1994年圖靈獎獲得者Raj Reddy在演講中即對AI未來幾年的發展進行了設想。他不僅是計算機科學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沈向洋、洪小文、李開復的恩師。
Raj Reddy提出了未來兩個階段的智能助理。
他將未來2-3年的智能助理稱為認知放大器(Cognition Amplifier,COGs)。這種放大器能夠增強人類的能力,可以加速任何做的工作。它就像心臟一樣不需要激活就能自主工作,一直運營和學習。基于云計算技術,它可以記得所有用戶所做過的事情,可以用在購物、發郵件、新聞、銀行、旅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人們大大提高效率,將一天的工作壓縮到一個小時。
至于未來5-10年的智能助理,他將其命名為守護天使(Guardian Angels,GATs),這個智能助理將關注范圍擴大到全局,用于發現和警告影響到人類安全和幸福度的事情,以及幫助人類做一些人類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守護天使可以當教練,也可以做提前預警和及時報警。當然,在一系列技術的支持下,它也無需手動設置,可實現自動啟動。
Raj Reddy也表示,AI面臨著大數據管理、如何持續收集數據等問題,希望機器通過數據學習,可以創造一個大而全的生態系統。人們可以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利用所有的數據,可以通過相互分享經驗而受益,假如有人做過某項研究,其他人就不必重復去做同樣的事。他認為到2020年,超過80%的人類活動將被守護天使智能助理代替。而我們要思考和探究的關鍵在于,如何建立這樣一個生態系統。
要想實現讓未來每個人都有個人定制化的守護天使,需要實現全球互聯。Raj Reddy認為這一設想是很有希望實現的,以中國為例,未來中國若想實現百分之百的互聯,可能需要免費發出6億個智能手機,但給每個人發放智能手機的成本只是搭建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百分之一。
Raj Reddy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一個全員互聯的國家,每個人都能享有無限的存儲、帶寬,或許還能用任何語言和其他國家的人進行溝通。
最后,Raj Reddy給出美好的祝愿,希望到2050年,很多人可以變成億萬富翁。
結語:以技術推動產品進化和人才培養如今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20歲了,在過去20年間,它一直專注于革命性技術的研究,不僅為許多微軟產品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和創新源泉,不僅機器翻譯和機器學習上取得許多成就,而且積極推進AI研究和創新產品的落地。
除了不斷輸出技術外,這個被很多人稱之為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黃埔軍校”,還一直在構架學術交流的橋梁,推動計算機領域的教育與科研,為中國IT行業輸出了大量的人才,創造了難以估量的價值和創新理念。我們也期待微軟研究院未來能夠研發出更多改變世界的技術,并培養出更多的學術和產業界的人才。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