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你的抖音好友推薦如此準確?為何總有熟人出現在推薦名錄中?
答案是,抖音可能在抓取你的微信好友關系鏈。
社交領域戰事不停,幾天前多閃的入局,是社交領域格局改變的一個信號,新的玩法讓人耳目一新,比如表情包斗圖和 AI 換臉,都讓人愿意為此消磨不少時間。
不過,事情正在起變化。
近日,抖音方面發布消息稱,「1 月 22 日晚 19 時,抖音接到大量用戶反饋稱,新用戶無法正常以微信授權的方式登錄抖音。經緊急排查后確認,抖音自身并沒有遇到技術故障,應是由于微信開放平臺提供的登錄服務出現問題所致。」
這樣的異常,引起了周天財經的注意。因為,就在不久前的張小龍四小時公開課,周天財經也在現場,在場很多人都被張小龍的真誠所打動,普遍評價張小龍言行合一、三觀很正,產品細節和價值觀高度一致。旋即,微信就被抖音指摘,有些猝不及防。
對此,經過多方采訪查證,我們有了一些不一樣的發現。
根據我們從業內獲取的代碼截圖顯示,今日頭條對微信瀏覽器的 Cookie 進行了調整并將其回傳到了頭條的服務器,這種行為可能獲取到微信好友信息。由此推測,頭條很有可能就是通過此方式獲取了微信好友關系鏈。(Cookie 指某些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朋友 A 使用今日頭條 App 分享信息到微信朋友圈,那么當你在朋友圈點開這條新聞時,你的微信瀏覽器中就會存在一個頭條系域名的 cookie,在訪問請求之后,你的 Cookie 和朋友 A 的頭條賬號信息會通過 POST 方式回傳到頭條服務器。
頭條通過 POST 回傳分享者信息
接下來,如果你使用微信授權方式登錄抖音 App,你的抖音賬號就會被判定為「可能認識的人」推薦給朋友 A,這就是為什么,你可以在抖音 App 的好友推薦中發現不少微信中的好友。
在此基礎上,頭條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識別二度人脈關系,即「朋友的朋友」。具體而言,如果你在微信朋友圈中分別點開過好友 A 和好友 B 分享的頭條新聞,那么 A 和 B 就通過你的 Cookie 關聯起來,出現在彼此的推薦好友中。
抖音好友推薦中「可能認識的人」
這其中,一個不同尋常的細節是,頭條將微信瀏覽器內的 cookie 生命周期延長到了 10 年長度,而在業內,此類周期一般為幾天左右。
頭條將微信瀏覽器中的 Cookie 生命周期設定為 10 年
對于這些小動作,用戶并非沒有感知。在微博和知乎等平臺上,不少用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其中,微博加 V 用戶「營養師 - 果林」表示在用抖音賬號登錄多閃后,發現多閃推薦過來的很多好友都是微信好友,而她并沒有在抖音綁定過微信賬號。另一位微博用戶「吾人 Kobe 賊賊」表示在并沒有打開通訊錄推薦情況下,抖音上出現很多熟人推薦,「這是何等牛逼的信息處理算法」。
微博截圖:@營養師-果林 @吾人Kobe賊賊
知乎用戶「不二」也表示,在沒有綁定任何賬號的情況下,抖音向他推薦了許多微信好友。
知乎截圖
在互聯網社區 V2EX 上,也有用戶表示在沒有開通訊錄授權的情況下,「你可能認識的人」中有七成都是微信好友。
V2EX論壇截圖,用戶對抖音好友推薦結果表示質疑
另一篇媒體文章也談到:在多閃推薦給我的「可能認識的人」里,有不少是我的微信好友,雖然我并沒有他們的電話號碼,這層關系就是抖音帶來的。
代碼截圖和用戶反饋,都讓事實變得清晰起來,有業內人士推測,微信之所以會關閉抖音 App 的微信授權登錄方式,原因就在于微信認為字節跳動未按規定挪用了微信用戶關系鏈,據《微信開放平臺開發者服務協議》2.7.2 條規定:
未經騰訊同意,不得通過本服務收集、存儲、抓取、獲得或要求用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或其服務平臺的信息內容、用戶數據等騰訊認為屬于敏感信息范疇的數據(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帳號、微信密碼、QQ 號碼、QQ 密碼、用戶關系鏈、好友列表數據、銀行賬號和密碼等),也不得將所合法獲得的前述數據自行或提供給其用戶、客戶用于創建、補充或維護自身關系鏈。
而依據此項協議的 5.7 條等規則,「對多次存在違規行為的,(微信)有權不再為該等主體提供服務。」
就此事,周天財經向字節跳動方面求證,對方否認了上述情形,表示沒有一個第三方應用可以通過微信授權登錄方式獲取微信關系鏈。
不過,抖音密切關注微信關系鏈,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就在去年 7 月 4 日,抖音就曾上線一款名為「抖音好友」的微信小程序,功能是引導用戶登錄后分享至其他微信群,找到其他也在用抖音的微信好友。但在上線當天就被微信以「涉嫌違反用戶數據使用規范」為由封禁,此后該小程序一直沒有恢復上線。
2018年7月4日,抖音好友小程序上線不久即暫停服務
其實,從微信生態內導出用戶的商業主體為數不少,可以發現,微信對于自己的地盤,并非寸土必爭,錙銖必較。而此次事件的實質,與其說是字節跳動和騰訊之間的一次地盤之爭,不如說,反映出的是兩家公司對待用戶數據和隱私的微妙差異,背后則代表著互聯網世界兩大流派的分野。
張一鳴推崇效率,善于迅速聚攏流量、又善于變現,繼而把營收迅速用于更大規模的市場投放,讓公司始終處于利潤很薄的狀態,從而聚攏更多流量,周而復始,字節跳動也就越長越大,其最根基的產品邏輯在于,「順著人性而為」,用機器學習替用戶安排內容,用算法制造的多巴胺,留住用戶。這樣的邏輯,切入社交賽道,有一番作為可能也是意料之中。
而微信對流量分發本身保持著警惕,其價值觀基石是,用戶至上,相信用戶自身的判斷,把判斷的權力都交給用戶,張小龍相信基于社交關系鏈的信息分發,具有自我糾錯能力,而機器分發,則會誘惑用戶在溺愛的環境中,被寵溺得越跑越偏。張小龍也公開表示,自己并不希望希望延長用戶的停留時間。
產品細節體現著一個團隊的價值觀,從微信來看,不管是基于訂閱關系來杜絕垃圾信息,還是極少干預小程序和公眾號的流量分發,亦或是沒有開屏廣告,都體現了這一點。
這種價值觀,體現在產品中,更決定了對待用戶隱私的態度。相對而言,頭條系崇拜數據和算法,始終把數據當做驅動增長的工具。二者對待數據和用戶隱私的態度涇渭分明。
前兩天,自媒體人「粥左羅」發布了文章《張小龍和張一鳴:價值觀決定終局,兩種價值觀,兩種產品命運》,他在文中寫道,「張一鳴說的效率是他和今日頭條想要的效率,張小龍說的效率是用戶想要的效率」。
其實歸根結底,這不是 2.5 億日活的抖音,和 10.8 億日活微信之間的商業對決,也并不是一個關于唐·吉訶德手持標槍沖向風車的悲情故事,而是一個如何對待用戶的故事,甚至可以說,這是兩種互聯網思潮的對決:如何管理自己掌握的巨大流量和頂尖技術。
所有人都樂于看到市場上出現更多的競爭者,競爭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但如果是通過竊取競爭對手社交鏈條和用戶隱私的方式來實現,這樣的競爭,就不是好的競爭,而是一種比拼下限的競爭。
微信的確有很多痛點,用戶也期待新產品出現,但是一個新的關系鏈,是否一定得通過復制老的關系鏈來實現呢?
幾天前,在多閃發布會現場,93 年出生的多閃產品負責人徐璐冉把張小龍喚作「龍叔」,仿佛在宣告一件事:微信可能已經不懂年輕人了,但多閃懂。年輕人設計出的產品固然靈動新奇,然而,老土的龍叔,可能更傾向于審慎地對待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