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止斗圖了,動圖能承載的信息量有限,遠不如視頻精彩。從大江南北的網民們對于抖音快手的癡迷程度中,也不難看出,短視頻幾乎已經成為了全民參與的內容創作形式了。
這些短視頻成為了記錄生活的新方式,被稱為 Video-Blog,簡稱 Vlog。事實上,Vlog 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只不過伴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抖音和快手,讓它在國內再度被提起,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拍 Vlog。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拍好 Vlog?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好像現在文字工作者和程序員需要一把好的機械鍵盤,設計師和原畫師需要一塊好的數位板一樣,在進行視頻內容創作之時,我們很自然地想要一臺好的設備,專門用來記錄我們的生活。
沒有麒麟臂,難用單反拍 Vlog
毋庸置疑,首先各類單反和微單是首先出局的設備——原因無他,光是各類鏡頭的體積和重量,就已經很難讓提起使用的欲望了,盡管各大相機廠商已經盡力地縮小機身了。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設備,自身還不具備無線數據傳輸的功能,不能第一時間分享自己的快樂,V-log 拍起來還有什么樂趣可言?
可見,小巧便攜是拍攝 Vlog 的第一標準,而是否具備便捷的分享功能,則是我們判斷是否趁手的第二個標準。在符合了這些標準,之后我們才會考慮畫質等一系列的問題。小巧便攜的設備不僅攜帶起來相對比較便利,同時給我們拍攝帶來一定程度的便利。
DJI Pocket:小巧是把雙刃劍
如果說到拍攝 Vlog,DJI Pocket 小巧和便攜的機身可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我們的設備清單上。確實在硬件參數上,Pocket 機械三軸+電子防抖,體積為 121.9×36.9×28.6mm,重量僅為 116g,可拍攝 4K/60P,最大可以輸出 100 Mbps 視頻。在鈦極客的這篇文章中:能否成為完美的Vlog神器?大疆靈眸OSMO口袋云臺相機評測 | 鈦極客。我們詳細體驗和評測了 DJI Pocket 這款設備,作者的結論是:
作為結論,我認為大疆靈眸口袋相機依舊是偏向于記錄需求驢友、Vlog創作者和視頻發燒友的設備。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2499元的價格買來,吃灰的可能性依舊很大。
盡管 Pocket 在體積和便攜性上,擁有一定的優勢,但小體積似乎也成為了制約它畫質的因素:比如它的視角比較窄,80° 視角和等效 26mm 的焦距,比現在很多智能手機還要窄一些,更不要說是帶有超廣角的那些產品了。
其次,Pocket 的使用需要高度依賴手機——因為它自身可以用于操作的屏幕是在太小。自帶的這塊屏幕可以實現滑動操作,也可以大概看清被拍攝主體的范圍,不過 1.04 英寸的屏幕很難做到精準操作,而且機身主體沒有外放的揚聲器,想要看視頻必須連接手機。
此外,囿于 Pocket 的視角限制,用戶需要時不時地檢查一下手機屏幕,以確定 Pocket 是否有將待攝主體拍到。
GoPro:電子防抖不可小覷,優秀的記錄視角
說到便攜,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分類便是運動相機,而 GoPro 作為其中的翹楚,更是很多 Vlogger 的常用設備。相較于 Pocket,GoPro 最新一代產品 Hero Black 7 體積為 62.3x44.9x33mm,重量也僅有 116g。相較于 Pocket,它少了機械云臺,但它的顯示屏幕更大,GoPro 系列產品在拍攝視頻和照片,擁有 superview(超級廣角模式)。在拍攝的時候,用戶不必為拍攝主體走出拍攝范圍而擔憂。
雖然 Hero 7 Black 沒有機械云臺,提供物理防抖,但 Hero 7 Black 的電子防抖算法也絕非擺設。在實際使用中,其電子防抖算法在大多數的使用場景中,毫不遜色于物理防抖。同時,Hero Black 7 的另一個強項在于,它本質上是一個運動相機,它擁有 4K/60P,2.7K/120P 的視頻拍攝能力。很多拍攝主體在慢動作下,別有一番滋味。
GoPro Here7 潛水組件
GoPro 系列的運動相機已經在市面上,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也意味著市面上,可以直接使用的第三方配件可選范圍十分寬廣。比如下水拍攝主題,Vlogger 可以直接選用專為用戶潛水設計的配件,輕輕松松可以下潛 200m 拍攝。這些市面上既有的配件能極大地拓展 GoPro 系列運動相機作為 Vlog 拍攝設備的想象力。
手機配手持穩定器:即拍即剪,分享不愁
以上都是專用的拍攝設備,那么問題來了,難道手機不能用于 Vlog 拍攝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手機相較于其他單獨拍攝設備之外,最大的優勢在于基本人手至少一部,隨身攜帶,掏出即可開始記錄生活。
在視頻拍攝方面,毋庸置疑,各家旗艦設備,比如 iPhone Xs Max,三星 Note9,華為 Mate 20 Pro,自然是第一梯隊。不僅因為它們的鏡頭拍攝素質夠高,同時也因為這些旗艦產品的處理器性能足夠強勁,在渲染成片視頻的時候,能比其他次旗艦處理器快上不少。
Vlogging With iPhone
這里,我們不去過多地探討到底哪一家的旗艦設備視頻拍攝性能強勁,因為它們更像是沒有短板的全能選手。如果一定要決出個勝負,筆者相信 iPhone Xs Max 一定是其中當之無愧的冠軍——原因不僅在于其出色硬件配置(大多數廠商在設計產品之時,似乎只考慮了主攝配備光學防抖,而忽略了副攝),以及 A12 仿生芯片強大的性能,更重要的是 iOS 生態下多種多樣的視頻制作 App。
自拍好助手-美圖 T9
當然,除了這一類旗艦設備之外,也有類似于美圖手機這一類專攻人像的手機,它專長在拍人方面。同時,它還針對視頻拍攝推出了“修正”功能——即在拍攝視頻的同時,智能識別面部和身體的骨骼點,從而實現“視頻美顏,瘦身瘦臉”,不過它的短板在于那顆驍龍 660 處理器——當然,如果肯多花一倍的價錢(4799 元),也能買到搭載驍龍 845 版本的美圖 V7。
代言人易烊千璽用 Nova 4 拍 vlog
更有瞄準了這一領域,將自身定位于拍攝 Vlog 手機的 華為 Nova 4。他們想要借助專為手機視頻拍攝打造的 AI 電子防抖算法,以及以及后三攝中的一顆 1200 萬 117? 超廣角鏡頭,在 Vlog 占領一席之地。當然,除了后置超廣角之外,2500 萬像素的前置鏡頭也擁有超廣角,除了美顏之外,它還具備 HDR Pro,能在不借助補光燈的前提之下,實現逆光拍攝不欠曝。
OSMO Mobile2
如果僅僅依靠手機進行拍攝,顯然是不夠的——無論是算法補償,還是光學防抖。所以手機搭配手持云臺才是最為正確的打開方式。然而,市面上有很多可供選擇手持云臺可選,而這其中,呼聲最高的是 DJI OSMO 2 以及智云 Smooth 4。
同樣,筆者在這里不比較它們的防抖性能,只是提出它們在操作細節上的一些差距:最為明顯的一點是,智云 Smooth 4 上的物理按鍵相對較多,基本可以實現不點擊手機屏幕進行操作,但它沒有用于控制搖臂的撥桿,所有的鏡頭移動需要手動操作;而 DJI OSMO 2 有用于操作搖臂的撥桿,實體按鍵相對較少,同時充電接口依舊是 Micro-USB 口。不過,兩者相比較而言,DJI 的 App 易用性要強一些。
智云 Smooth 4
在這么多硬件之間,筆者認為最適合記錄生活的,自然是手持云臺+手機的組合,即便是一個手持云臺的重量已經接近一斤。一方面是手機人人都有,另一方面是,無論是用什么設備,最后都會回到使用手機編輯,發布,如果需要追求第一時間分享。手持云臺提供穩定性,給予手機拍攝創作更多的可能性,而目前手機的硬件素質已經達到了能拍能編輯的程度。
一些些拍攝 Vlog 的經驗
如果追求創作的多樣性,不妨多個機位協同工作——尤其是想 GoPro 這種廣視角,小巧的運動相機,可以直接放在肩上或者胸前,而手機用于捕捉一些突發,而 GoPro 無法捕捉的畫面。
GoPro Hero 系列可以提供掛肩視角
有了趁手的拍攝硬件,下一步是如何通過后期編輯,將自己的 Vlog 變得富有創意。首先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確定自己的素材,以及需要怎樣處理。舉個例子,筆者經常使用的是利用 GoPro 放在肩頭對整個旅程進行記錄,使用 iPhone 隨時捕捉有趣的圖片,對于拍攝的小視頻,則是使用 Vue app 進行處理,添加一些特效或者濾鏡。
一天游玩下來,能積累足夠的素材,然后再借助 GoPro 出品的 Quick App,即可實現一天的素材自動處理,然后結合不同的剪輯點,配合 Quick 上既有的曲庫,處理一天的素材簡單又高效——遇到不合心意的素材,還能自己手動調整。
其實拍攝 Vlog 本身是一件非常隨意的事情,就好像是我們平時拍照一樣,器材能提供給你的更多的是拍攝的便利性和視頻的素質,但它們都不是拍攝 Vlog 的關鍵,視頻拍攝的關鍵在于掏出手機,敢于開始記錄自己的生活,即便它并沒有太多的精彩之處。
標簽: Vlog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