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獨創“智能地圖”提升哈牡高鐵檢修效率

發布時間:2019-04-09 13:57:1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這80多個‘網門’遍布荒山野嶺,想去那里檢修像走迷宮一樣,光找路就得一個多小時,如今有了智能地圖,只要打開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導航找路,時間節省了一半。”近日,牡丹江供電段海林北高鐵車間主任安雪濤指著墻上的“接觸網故障搶修線路圖”上的二維碼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

只見雪白的墻上印著一張特殊的地圖,地圖的外形仿照子彈頭動車的樣子,地圖中間是一條筆直的有隧道有橋梁的高鐵線路,在線路上下密密麻麻地排滿了86個二維碼。這是安雪濤帶領團隊歷時一年獨創的哈牡高鐵尚志到牡丹江段150公里內的86個“網門”活地圖,也是一張頗具現代感的高鐵搶修圖。

據安雪濤介紹,高鐵供電車間負責高鐵動車組接觸網的檢修養護工作,為高鐵動車組提供充沛的運行動力。2018年12月,我國“八縱八橫”最北“一橫”重要組成部分哈牡高鐵開通運營,牡丹江供電段負責近150公里的高鐵接觸網檢修任務。由于高鐵全線是封閉線路,禁止人員擅自上道,鐵路檢修人員在鐵道沿線多個位置預留檢修門,方便鐵路作業人員進出作業,俗稱“網門”??蛇@86個“網門”星羅密布在山間田野,四周杳無人煙,找尋起來極為困難,而且高鐵檢修時間大多集中在夜間,山間光線極暗,山路崎嶇,運載作業人員和檢修工具的檢修車常常在山里迷了路,讓本就緊張的作業時間更捉襟見肘。

如何才能不走“冤枉路”?安雪濤組織職工開了研討會,有人建議在途中設幾個“標樁”,順藤摸瓜。有的說讓司機多“蹚蹚路”,幾個年輕人則建議研究個導航軟件,把“網門”地點都納入到導航地圖中來,方便、精準、快捷。

年輕人的話讓大伙茅塞頓開,安雪濤立即組織一支“網門勘察隊”, 組織人員乘坐汽車對管內所有“網門”逐一排查,到達一處就用手機上智能地圖軟件把“網門”定位,再自動生成二維碼,編號登記。

就這樣,他們利用平推驗收或巡檢時機到各網門點通過地圖衛星導航功能釆集“網門”定位,回來后再編輯合成二維碼,歷時近一年時間走遍管內86個“網門”,整理了所有“網門”位置、路線圖、公里標等信息,又用半個月時間精心繪制出了一個完整的搶修線路圖,就是如今掛在墻上的這張配有二維碼的獨特的“接觸網故障搶修線路圖”。

有了這張“智能搶修地圖”的指引,職工出發前,只需用手機掃描相關地點的二維碼,自動生成定位地圖,以往兩個小時的路程如今縮短一半,不僅節約汽油消耗,也讓職工準備時間和作業時間更為充足,大大提高了高鐵設備設施的檢修效率和質量。現在,其他檢修部門也來索要這張帶有二維碼的“網門”活地圖。

這張獨創的二維碼智能地圖不僅給日常高鐵供電維修作業帶來方便,還給應急故障處理,加強鐵路各系統協同搶修作業提供了幫助,實現了資源共享,在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乃至全國高鐵線路的各山區等復雜線路區段都具有復制推廣價值。

標簽:

上一篇:日本公司開發AR攝像機應用程序體驗人變“僵尸”
下一篇:沃爾瑪將啟用機器人替代人們“不喜歡”的工作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