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5日發表的一份環境學研究,英國牛津大學團隊評估了全球交通基礎設施的損壞成本并報告稱,每年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公路和鐵路基礎設施損壞,成本平均約達146億美元。模型研究顯示,約73%的損壞源自地表洪災(由極端降雨引起)和河水洪災。
交通基礎設施包括了人們所熟悉的公路、鐵路、機場等公共服務系統,其作為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保證了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
此次,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埃爾科·庫克斯及同事使用全球公路及鐵路資產數據和災害地圖,計算了交通基礎設施所面臨的自然災害暴露程度和風險,這些災害包括熱帶氣旋、地震、地表洪災、河水洪災和沿海洪災。
研究團隊發現,全球約27%的交通基礎設施至少暴露在一種災害之下,每年全球遭受的損壞成本估計在31億—220億美元。諸如巴布亞新幾內亞之類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其交通基礎設施尤其易受這些災害的影響。雖然日本的絕對損失額在高收入國家中最高,但是中等收入國家,如格魯吉亞和緬甸,面臨的損失相對于其GDP更大。
研究人員認為,各國應在未來各項相關評估中納入風險信息,以改善交通規劃。通過有針對性地強化關鍵資產,預防自然災害對其造成損壞,有助于使所有資產的支出最小化。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