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小子”劉靖康最近很忙。
他一年內兩次登上福布斯榜。今年4月13日登上福布斯“2017年30歲以下亞洲杰出人物榜單”;前不久,他又與公司兩名聯合創始人陳永強、陳金堯一起登上了“2017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90后劉靖康一年內兩次登上福布斯榜。
在4月份登上福布斯榜后,劉靖康在朋友圈說:“雖然我知道很多上過福布斯榜的公司后面都倒了,但不影響流星劃過夜空時,給這個世界帶來的美麗,還有那顆勇敢的心。”
2014年,劉靖康創辦的深圳嵐鋒創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360度全景相機品牌Insta360,僅用兩三年就成為VR全景相機領域的全球領跑者之一。近日,南都記者在深圳專訪了劉靖康,陽光有拼勁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少年成名
創業前就是學校的“標準哥”
1991年,劉靖康出生于廣東中山。作為90后創業者,他是“個技術偏執狂”。小學時就迷上電腦的他,六年級開始模仿做網頁。高中時,在一個全國性計算機競賽中拿了獎,高考時加了20分,他進入南京大學軟件學院。
大學期間,他因通過電話按鍵音破解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的手機號而走紅,也曾利用漏洞入侵學校教務員郵箱而闖過禍。
2012年,劉靖康用7000張同學照片做出南京大學各院系“標準臉”,網友因此送他外號“標準哥”。讀大二時,他曾在“超級課程表”團隊實習,認識了陳永強,二人很聊得來。
2013年,劉靖康和陳永強在南京創立“名校直播”,主要針對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南京大學等重點高校進行視頻直播。一年內,兩人帶領20余人的團隊,在全國六大城市、九大名校舉辦了200多場直播,并成功將業務拓展至企業領域,成立“V直播”。
起初,父母不太贊成劉靖康創業。因為父親也是做生意的,他們覺得做生意太苦、風險也大,更希望他能有個穩定工作。最后,他和父母約定,如果沒做出成果,就再去找份工作。
劉靖康創業,父親借給他15萬元。
后來,父親借給他15萬元,讓他去闖兩年。加上之前創業積累的十多萬元,他拿著近30萬元的啟動資金,走上了創業之路。
拍檔陳永強說,創業時還是蠻艱苦。當時,兩人每月只拿1500元工資,“那時,覺得劉靖康是一個蠻有想法的人,就跟著他一起干了”。
2014年中旬,在南京大學一位學姐的引薦下,劉靖康結識了創業邦CEO南立新。恰好,創業邦在做星際營(Bang Camp)導師輔導計劃,就把IDG推薦給劉靖康做導師。隨后,劉靖康團隊拿到了創業邦和IDG的天使輪投資。
由于不經意間體驗了谷歌Cardboard眼鏡,以及在網上看到國外一個團隊在澳洲上空拍攝的360度全景視頻后,劉靖康便決定調整公司方向,轉型做VR全景相機。
陳金堯是劉靖康大學室友的發小,2015年,也加入了劉靖康的創業團隊。于是,3個90后開始了在VR全景相機領域里的摸索。
作為公司創始人,劉靖康性格相對果斷和強勢,負責產品和研發;陳永強更細心一些,負責守護“大后方”;陳金堯是三個人中最外向的,負責市場銷售。
陳永強坦承,當初選擇和劉靖康一起創業,就是因為相信他。“靖康大學就比較有名氣,當初實習時,他跟我聊過很多想法,我覺得很牛。我很愿意跟他創業。”
創業VR
兩年除夕夜拿下兩輪融資
創業艱難。剛做VR相機時,由于缺少供應鏈,再加上公司人才也很少,研發過程一波三折。為了解決供應鏈和人才問題,劉靖康只好把公司搬到深圳。
然而,出師不利,他們的首款相機因多種原因并未量產。直到2015年12月,Insta360的產品才打磨出來,推出企業級VR全景相機4k beta。讓劉靖康沒想到的是,這批產品的鏡頭竟然出現松動,于是在產品剛發售不久,他們就果斷召回了。
劉靖康說,做硬件,容錯率特別低,“這是一種非常長的鏈條,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事實上,創業伊始,劉靖康遇到的挑戰不少。在A輪投資過投委會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時,劉靖康帶著前晚通宵做的PPT,從南京坐高鐵到上海演示。臨到演示時,竟上不了網。“如果演示不成功,就沒辦法判斷他們投不投資”,劉靖康說,所幸工作人員很快解決了網絡問題。
陳永強覺得:“最有趣的是,Insta360的A輪和B輪融資都是在除夕夜簽訂的。”
一個好漢三個幫,劉靖康和他的創業合伙人都是90后。
2015年3月,Insta360獲得啟明創投800萬美元A輪融資;2016年3月,獲得迅雷網絡、啟明創投、IDG數億元B輪融資,同年7月獲得蘇寧集團戰略投資。
在迅雷投資Insta360時,有一件事讓劉靖康很難忘。“一天,迅雷的大老板鄒勝龍突然來我們公司。我們都嚇壞了,畢竟迅雷是個大公司。當時,我們聊得挺愉快。”
2016年上半年,大量資本涌入VR行業,迅雷就是其中之一。然而,2016年下半年,VR開始轉冷,資本市場不再追捧VR概念,不少VR公司裁員過冬。但Insta360恰恰相反。去年8月,公司有100名員工,目前已有2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研發人員。
雖然公司人員快速增長,但劉靖康卻十分清醒,“100多人的營收規模,肯定不足以支撐200人的局面,其實人變多并不是好兆頭。人數增加規模上不去,對公司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我們要穩中求勝,在支出和收入層面,會盡量開源節流。”
挑戰未來
想當360全景相機領域的大疆
其實,當劉靖康決定做全景相機時,競爭對手已有不少。當時,來自加拿大創客團隊的Bublcam和德國創業公司的Panono均是這類產品,早前在眾籌網站上還風光了一段時間。此外,理光、三星、尼康、LG等公司都在做VR全景相機,Facebook也發布了專業級全景相機。
近兩年,針對消費級市場,劉靖康團隊相繼推出了一些產品。據他介紹,2016年,Insta360相機全球銷量達數十萬臺。去年公司營收約1.3億元,現在每個月消費級產品營收約2000萬元,產品遠銷美國、瑞士、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
“很多前沿科技都在國外受到歡迎,Insta360營銷做得不錯”,深圳市虛擬現實產業聯合會會長譚貽國對南都記者說,國內已經有20多家同類型企業,由于Insta360起步早,3個90后成功創業,他們不僅有關鍵技術,還有國際資本投資,國內一些企業趕上來也需要時間。
劉靖康說想讓自己的產品得到世界認可。
而國內一家頗有知名度VR企業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說,Insta360之所以做得不錯,是因為他們能在VR全景相機領域里做到專注。
但在一位資深攝影愛好者看來,VR全景相機畢竟不能像智能手機那樣,成為大眾消費品。這也是Insta360在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劉靖康也意識到了這種尷尬,“我們的產品本質上是個相機,但有的零售商會把它理解成為配件”。
“目前還在培育市場,很多做VR的公司,仍處于產品去找消費者的階段,而不是消費者去找產品。”劉靖康舉例:“比如一個人想買洗發水,就會在網上搜索。但現在,很少有人去搜索VR相機或跟VR相關的產品。”
他表示,在VR技術解決方案和用戶市場還不夠成熟之時,選擇在消費級產品上發力,需要攻克技術難關和用戶教育兩大問題,“全景相機其實不純粹是為VR的應用場景服務,比如旅游或者聚會,拍一張360照片,不僅可以自己觀看,還能跟他人分享。”
這位90后創業者說:“我希望在360全景相機領域里,能像大疆公司一樣,被世界認可。”
(來源:南方都市報)
標簽: 周鴻祎手機號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