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春日暖陽打開了人們的心扉,也打開了植物王國復蘇的大門。在地球這顆藍綠交織的星球上,植物這種存在了億萬年的生物,雖然沒有智慧,卻對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的生存與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天然的空氣凈化器,通過光合作用,提升著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它是最基礎的食物供應者,為地球食物鏈打牢了堅實的地基;它是生活質量的促進者,可以被改造成大到建筑,小至牙簽的各種生活工具;它還是審美的提升者,芳草繁花創造了大量的詩與想象。正是如此,在由人類想象構建的科幻世界里,無論在太空在未來,植物也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想象的太空異世界里,荒蕪的星球往往意味著植物的缺失。因此,栽種植物成了幻想作品里外太空世界改造的重要一環。在科幻大師羅伯特?海因萊因的作品《太空軍校生》里,不乏宇航員用水培箱在太空飛船上栽種植物的場景,在長距離的宇宙飛船里,植物不止可以祛除空氣里的二氧化碳,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還可以豐富飛船上的餐桌,部分解決飛船上過多的食物載重問題。
著名科幻電影《火星救援》里,主人公在火星上搭大棚種土豆的情節也非常深入人心。殖民者們到達一個荒蕪的星球后,除了搭建基礎設施,農墾開荒,利用植物為棲身之地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氧氣環境是這一類外星開發幻想小說里繞不開的梗。有趣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太空栽種也漸漸不止停留在幻想階段,而逐步具備了實踐意義。
宇航飛船上的栽培技術如今已經很成熟了。而在另一種反思人類現代文明的外星異世界里,則常常出現類似原始森林環境。
比如大家熟知的《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就是一個有著星羅棋布漂浮于半空的群山,有著有著900英尺高的參天古樹,奇花異草和茂密森林的星球。外星那威人在其中過著類似人類原始社會的生活,而現代高度文明下自我膨脹的人類,企圖用自己高度的文明去破壞改造潘多拉星和諧的人與環境共存狀態。而這樣的破壞性開發方案,最終以崩塌告終,其實展示了當代人類對自然保護的重視,對植物在現代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認同。
科幻作品中植物所扮演的另一重角色往往與變異有關。科幻懸疑電影《滅頂之災》中由于環境污染而變異的植物釋放出了神經毒素令人們神經錯亂而自殺;《湮滅》中植物吸收了人類基因變異后進化成了和人類相似的智慧生物對人類展開了圍獵……這樣的想象一方面來源于人們對于環境惡化和基因轉基因技術的認識與擔憂,另一方面也因為自然界中確實有一些有趣植物的原型——比如捕蠅草豬籠草之類會捕食昆蟲的植物,似乎會發出哈哈笑聲的笑樹,蓖麻水毒芹等有毒素的植物等等。或許在植物的王國里,真的有一套未曾開啟的智能密碼。在未來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形勢下,植物在人類世界里還有不少有待開發的全新功能。不過,如何正確運用科技的力量,是需要人類自己好好把握的。
除此之外,在科幻作家和愛好植物元素的建筑設計師筆下,植物也是未來城市設計靈感的來源。比如大劉《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中,就曾描寫過一個巨型森林一樣的地下城市:“……開始他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一片巨型森林,一根根細長的樹干直插天穹,每根樹干上都伸出與其垂直的長短不一的樹枝,而城市的建筑就像葉子似的掛在這些樹枝上。建筑的分布似乎很隨意,不同大樹上的葉子有疏有密。羅輯很快看到,他所在的冬眠蘇醒中心其實就是一棵大樹的一部分,他就住在一片葉子里,現在,他們正站在懸掛這片葉子的一根樹枝上,這就是他看到的那道伸延到前方的狹長平臺。回頭,他看到了自己所在的這棵大樹的樹干,向上升到他看不到的高度。他們所在的樹枝可能位于樹的中上部,向上向下,都能看到其他的樹枝和掛在上面的建筑葉子(后來他知道,城市的地址真的就是××樹××枝××葉)。近看,這些樹枝在空中形成錯綜的橋梁網絡,只是所有橋梁的一端都懸空。”
在大劉這里,城市建筑單元直接模擬了樹的形態。而現實里的未來城市設計者則更多地幻想和探索將植物與城市融為一體的新型城市。世界領先的綠色摩天建筑設計師Ken Yeang對未來城市的設計則運用了整面墻的植物、扇貝形遮陽傘、太陽能板、先進的空氣流通設備和構造,讓建筑物自行收集雨水和清涼空氣,使它形成一套類似于生態系統的自給自足環境,對額外能源的消耗大大減少。夢想家們對植物的偏愛,既因為植物象征了不斷向上的生命力量與對陽光的希望,也因為他們確信植物不僅是一種美觀的建筑替代材料,還有許多其他益處,諸如減少噪音、自然降溫、調節氣溫,甚至可以給居住其中的人們進行心理減壓。雖然在當前條件下,一些未來零排放的城市嘗試尚未成功,但在未來,這樣的想象應該不會只停留在烏托邦的幻想階段。
一番盤點后,我們發現在科學幻想的世界里,植物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比現實中更加多姿多彩。夢想家們的想象給予了我們更多觀察植物的角度,也讓現實中的我們有了更多動力去開發植物這種古老生物的利用價值,同時更提醒了我們要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多探索與它們的共生共存之路。也許唯有將我們的智能置于和諧的環境之中,人類文明才能朝著欣欣向榮的方向前行吧。
本文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