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3日起,吉林東南部、遼寧西部和東北部出現大雪到暴雪,局部大暴雪。3月,原本該是風和日麗、春意盎然的時節,我國大部地區正處于雨水偏少、氣溫偏高的狀態。
東北地區緣何出現范圍較大的雨雪降溫天氣,正常嗎?此次降雪因何形成,將持續到什么時候,對農業有什么影響?
“3月份冷暖空氣交替出現,偏南氣流會攜帶大量水汽,較容易出現較強的雨雪天氣過程。” 東北區域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王太微說,2018年3月14至15日、2020年2月14至15日也曾出現過類似強度的降雪天氣。
王太微介紹,此次降雪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冷渦維持在西伯利亞地區,冷渦底部不斷有冷空氣下滑,配合低層西南氣流持續輸送暖濕空氣,冷、暖空氣在東北地區交匯,造成雨雪天氣頻繁出現。
3月13日東北地區自西向東出現了一次雨雪降溫過程,其中吉林東南部、遼寧西部和東北部出現大雪到暴雪,局部大暴雪,東北地區南部出現小雨到中雨,其他地區出現小雪到中雪。
14日夜間至15日白天,蒙古國東部又一短波槽快速東移,槽前偏南急流使東北地區南部氣溫短暫回升,動力和水汽條件較弱,降水以小量級為主。15日夜間降水逐漸結束。17至18日,東北地區南部將出現新一輪強降雪天氣。
“此次降水過程影響范圍廣,降雪量大,多次過程連續出現,累計雪量較大。隨著頻繁雨雪后的冷空氣活動,東北各地氣溫將一路走低,出現一波明顯的‘倒春寒’,由上周異常偏暖轉為明顯偏冷。”王太微說。
降雪對農業會有哪些影響?遼寧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副主任陳鵬獅表示,其影響是兩方面的,有利條件是對4到5月的春播集中期積累和積蓄了充分的降水和墑情,降低了4到5月森林、草原火險等級和干旱發展,尤其是東北西部傳統旱情的風險。對已播種的早春作物春小麥、水飛薊提振墑情和順利生長有利。
不利影響是,一些地方如三江平原,目前已進入水稻扣棚升溫期,頻繁的雨雪和低溫寡照不利于水稻的育秧及前期準備;同時,長時間的低溫雨雪,與去年秋冬季雨雪的疊加作用導致春播前期整地出現困難,土壤過濕或積雪繼續覆蓋不利于當前農田秸稈離田。
此外,當前日光溫室和設施大棚都進入了生產管理關鍵期,降雪將不利于大棚升溫,寡照和低溫疊加會增加棚內溫濕度管控的難度,尤其是東北中南部地區,冷棚生產區抗低溫能力較弱,容易出現低溫凍害,種植戶需要及時清理積雪,并擇期延遲定植時間,加強補光升溫抗寒等措施。(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