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當前資訊!數字人的星際之旅

發布時間:2022-06-17 05:38:36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1年6月17日上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如往常一般,靜默地矗立在廣袤的藍天與無垠的黃沙之中,但全國人民熱切關注的目光卻時隔5年再度集中于此。9時22分,屏息凝神間,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托載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直沖云霄,一道優美的弧線劃過蒼穹,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踏上旅程,奔赴星辰大海。與以往的神舟系列相比,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在太空停留的時間延長到了90天,作為中國載人航天進入空間站階段的第一批訪客,他們向浩瀚深空的探索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再次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然而,突破不止于此。

“大家好,我是小諍,新華社數字記者,全球首位數字航天員。”視頻里的女性眼波流轉,表情生動,口齒伶俐,這張看起來與我們人類別無二致的臉由15位研發人員夜以繼日地打造,歷時3個月完成。她擁有10萬根柔軟飄逸的發絲、143根活動自如的骨骼、5000多個靈動的微表情,每一處細節都被精心打磨,這就是空間站的第四位成員——小諍。

小諍是新華社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騰訊互娛旗下NExT Studios工作室聯合打造的數字人,也是第一位進入太空采訪的“記者”。都說“百聞不如一見”,對于那些渴望了解我國深空探測、載人航天工程的人來說,她的加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臨場感”,無疑為航天重大項目的傳播貢獻了重要力量。

身著藍色航天服的小諍不僅擁有專業知識,而且言行舉止高度仿真,能夠扮演好記者的角色并進行多場景互動,為地上的人播報空間站的各種新聞。借著她的現場報道,我們能觀察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飲食起居。小諍還可以輕易地克服太空生活的種種不便,在外太空也能如履平地,自由地漫游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國際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等,帶領我們探索空間站的奧秘,大大豐富人們對中國航天事業的認知。

金秋九月,西風送爽,遠行的飛船載著我們的航天英雄返回地球,而按照計劃,小諍還將繼續進行她的太空任務。

進入太空后的第五個月,小諍從視頻中向觀眾打招呼,她的背后,極目之處盡是大片開闊荒蕪的紅色土地。2021年11月7日,她站上了這顆我們熟悉又陌生的紅色星球,和“祝融號”探測器沿著“天問一號”降落地——烏托邦平原漫步。她借助遙感影像,在火星表面追蹤它的過去,將火星的歷史與現狀娓娓道來。跟隨著她的視線,人們仿佛身臨其境。廣袤的平原上可以看見隕石撞擊地表留下的隕石坑,天空也會偶爾被隕石劃破,地上卷起可怕的龍卷風,漫長的歲月里古老的阿拉伯臺地飽受摧殘,太陽系最大的峽谷——水手峽谷就像一道巨大的疤痕……站在太陽系最高山脈——奧林匹斯山上俯瞰,獨自工作的探測器顯得孤單又渺小。

小諍的出現得益于人工智能、三維圖形工作、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跨界應用,而她也讓我們看到了數字化成果落地的更多可能性:它既可以像洛天依這類虛擬偶像一樣在舞臺上進行唱跳表演,也可以像搜狗與新華社聯合發布的全球首個全仿真智能AI合成主播一樣從事新聞播報,還可以同抖音的柳夜熙一樣成為一個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甚至可以像小諍那樣投身于航天事業、探索宇宙空間并進行科普宣講……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我們也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小諍”出現在各行各業中,他們或提供娛樂服務,或承擔社會責任,或延伸我們的感官,讓人類得以窺見深空與深海。

我們的征途一直都是星辰大海,而當人類尚未能夠親手觸摸頭頂星空之時,處于虛擬和現實交界的數字人將代替我們的眼睛向遼闊的宇宙投去好奇的一瞥,代替我們的腳踩上世界邊緣那片未曾涉足的土地,踏上驚奇的星際之旅。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標簽: 中國航天 載人航天 中國空間站 甚至可以 直沖云霄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