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快消息!科學家發現,人類大腦比我們意識到的要“熱”得多

發布時間:2022-06-16 05:40:19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從汽車的引擎到筆記本電腦的組件,機械系統在努力工作時往往會發熱。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大腦——大腦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熱”。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腦深處的一些部分可以達到40°C,盡管這取決于性別、一天中的時間和各種其他因素。相比之下,人體的平均口腔溫度通常在37°C以下。

研究人員認為,這并不是大腦故障,而是大腦健康運行的證據。在未來,不尋常的熱信號可能會被用來尋找大腦損傷或紊亂的跡象。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生物學家約翰·奧尼爾說:“對我來說,我們研究中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健康的人類大腦可以達到身體其他部位被診斷為發燒的溫度。過去曾對腦損傷患者測量過這樣的高溫,但一直被認為是由腦損傷造成的。”

在此之前,對腦損傷患者進行的測量是科學家對大腦溫度的主要了解途徑,這與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大腦狀態不同。

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叫做磁共振波譜(MRS)的技術——通過磁場測量化學模式——無創地測量了40名年齡在20到40歲之間的健康志愿者的大腦溫度。更重要的是,他們將這些信息與晝夜節律和時間的數據結合起來。

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的平均溫度為38.5°C,比舌頭下的溫度高出2°C以上。這些變化是根據一天中的時間、大腦區域、參與者的年齡、性別和月經周期來記錄的。

女性大腦的平均溫度比男性高0.4°C,這很可能與月經周期有關,而記錄到的最高大腦溫度為40.9°C。每天的變化平均在1°C左右,而大腦外部的溫度一般較低。

“我們發現,大腦溫度在晚上睡覺前下降,而在白天上升,”奧尼爾說。“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種日常變化與長期的大腦健康有關——這是我們希望接下來進行研究的地方。”

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利用他們的工作拼湊出大腦的4D溫度圖。他們希望它可以作為健康大腦的參考指南——盡管要讓它真正有用,還需要從更大的人群中收集更多的數據。

對114名受過創傷性腦損傷的人的進一步測試表明,在這些情況下,大腦溫度變化更大,從32.6°C到42.3°C。

雖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但腦溫度節律和TBI存活幾率之間似乎也存在某種聯系。

再加上另一項觀察,大腦溫度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似乎調節這種溫度機制是健康大腦的關鍵,并讓我們能夠在重大腦損傷的影響下生存下來。溫度節律也可以作為檢查未來大腦疾病風險的生物標記物。


(資料圖片)

分子生物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實驗室的神經學家尼娜說:“每天的腦溫度節律與腦損傷后的存活率密切相關,這表明24小時的腦溫度測量具有很大的臨床價值。”

(科幻世界 獨家編譯)

本文來自: sciencealert

標簽: 研究人員 分子生物學 醫學研究 月經周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