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讓老外上癮的“海外花唄” 成了全球第五的獨角獸企業

發布時間:2022-06-16 10:24:31 來源:差評 責任編輯:caobo

甭管錢包癟不癟,打開手機獲取額度,先分期買下,以后再慢慢還款。

啊,這種叫做“ 先買后付 ”的支付模式,在國外可以說是火得一塌糊涂。

而它常常也被簡寫為 BNPL ( Buy Now,Pay Later )。

這么說吧,根據 Global Payments 報告的數據,去年全球網購總額中的 2% ,就是由 BNPL 支付完成的。

在這大浪下,一個來自瑞典,專門做 BNPL 生意的 Klarna 公司,估值也悄悄漲到了上千億,成為了歐洲最大、全球第五的獨角獸企業。

像是 ZARA、阿迪、耐克、SHEIN 等名頭響亮的品牌,也支持上了 BNPL 支付。

甚至連蘋果這個濃眉大眼的家伙,在不久前的開發者大會上,都公布了自家的“ 先買后付 ”業務 Apple Pay Later。

毫不夸張地說,這兩年 BNPL 業務,成了國外巨頭們的瘋狂在追的一個風口。

看到這不少的差友多半會說了,這玩意兒不就是放貸?國內的大廠早就玩過一輪了,監管都整理一波亂象了,老外們至于這么沒見過市面嗎?

實際上,這個 BNPL 和國內的消費貸們乍看起來有些類似,但在形式上卻又大不一樣。

而今天,差評君就準備和大家聊聊這個讓老外上癮,并且惹得巨頭紛紛入局的“ 海外花唄 ”業務 BNPL 。

首先,咱們都知道,歐美國家的信用卡體系相當完善,網貸臺雖然也有,但是在普及度和資費方面,都又不如信用卡。

像是美國的信用卡利率一般穩定在 15% 左右,網貸臺則從 8% ~ 36% 不等。

但是再完善,對第一次申請信用卡的年輕人來說,最快也得花費個三四天吧,等卡申請下來,可能多半都忘了自己想買啥了。

而 BNPL 服務就看到了這一塊市場,它逮住了那群還沒信用卡的年輕人狂吸。

信用卡不是流程長,審核慢嗎?

BNPL 和就大伙們熟悉的螞蟻花唄、白條一個樣,一個快字了得。

就拿 Klarna 臺為例子,提交完個人資料,獲取額度之后,在支持的商家直接選擇分期就行。

從注冊到最后使用,大概只花費幾分鐘。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兒和信用卡和傳統消費貸不一樣,它不上征信。

因為信用卡少還了幾次錢,最后導致房貸的折扣不下來的故事,差評君可是沒少聽說。

不影響信用分的這一波操作,可以說是讓用戶少了很多負擔。

另外除了和消費貸一樣審核快,BNPL 的資費還低,甚至還比信用卡還更低。

像是信用卡常有的手續費、管理費、年費等等的一切費用,BNPL 都不收。。。

更絕的是,大多數的 BNPL 連的利息都不收,借你 925 元,按時總共還上 925 元,一分錢都不多要你的。

要知道花唄的真實年化利率都有 15% 左右。

但開公司又不是發錢做慈善,既然 BNPL 不向借錢的人收利息,那它們賺什么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反過來向用了 BNPL 服務的商家要錢。。。

在用戶 BNPL 分期付款時,臺會直接把錢全額打到商戶的賬上,從中收取大概 6% 左右的傭金,

就拿 Klarna 為例,來自于商戶的傭金抽成,占了它們收入的 80% 左右,像是 H&M、耐克等等都是都是它的金主。

說得通俗點,在整個 BNPL 模式中,臺就像是個到處招客攬客的皮條客,找來那些愿意消費的年輕人,然后借錢給他們,讓他們去制定的商店里花錢。

臺因為拉來了客人,賺點手續費很正常吧。

這個點和花唄挺像的,只不過花唄是兩邊薅,只收取商家 1% 左右的手續費。

BNPL 和花唄、白條們最大的區別呢,在于花唄提供的是金融服務,背后錢來自于持牌經營的消費金融公司,和銀行一樣是受到銀保監會監管的。

BNPL 則不一定,人家不收利息,這種模式是不是金融服務,在有些國家都還有待商榷。。。背后資金的來源可能五花八門不受監管。

反正根據 Karna 的數據顯示,用了 BNPL 服務之后,客戶買東西的次數勤了,花得錢也多了。

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借來的錢花得更香吧。

就這樣,支持 BNPL 支付的店鋪更容易受到剁手黨的關注。

在英國,有半數以上的年輕人使用過 BNPL,澳大利亞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過 BNPL。

接受 BNPL 支付的商店數量也越來越多,據說到 2030 年,BNPL 的總規模會竄個 40 倍,到達 39800 億美元。。。

市場足夠大,模式走得通,資本們也紛紛入局。

所以除了蘋果之外,自己有商城的亞馬遜,就和 BNPL 臺 Affirm 合作,加入了這一波放貸浪潮。

像是微軟也就早和 Quadpay 合作,在自帶 瀏覽器上集成了 BNPL 功能。

當時這一波更新,還被大伙們狂噴是“ 不務正業 ”。

用戶這邊呢,則是收到 BNPL 廣告狂轟濫炸,據統計超過一半的美國年輕人,在 TikTok 或者是 Facebook 上見到過 BNPL 的投放。

各種各樣的推廣獎勵也是層出不窮,活脫脫有點當年國內外賣和打車補貼大戰的感覺。

這一場資本的狂歡,讓差評君不由得想感嘆一句,互聯網的盡頭果然是放貸。

但與此同時,差評君覺得在促進經濟和帶動消費的背后,BNPL 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因為拋開那些花里胡哨的商業模式不談,BNPL 的生意,本質還是向年輕人放貸。且不說道不道德了,光是風險就十分巨大。

“ 巧 ”的是,因為這一套不要利息的還款模式,BNPL 就多多少少鉆了些法律的漏洞。

像是美國的《 信用卡法案 》就規定,禁止向未滿 21 周歲的年輕人發信用卡,但 BNPL 又不歸他們管,所以不少 21 歲以下的年輕人,就成了 BNPL 服務的主力用戶。

這兩年光是在美國,用 BNPL 的年輕人,數量就整整漲了 300%。

同樣在英國和澳大利亞,這一套利息的模式,或多或少都幫助 BNPL 脫離了些金融監管,從而讓這套東西更好地生根散葉。

但俗話說得好,欠的東西,總是要還的。

澳大利亞的 FCA 就整過一個調查,說是發現有六成的受訪者因為過度使用 BNPL,身負多重的 BNPL 賬單,導致了自己正常生活受到了影響。

一家名叫 Afterpay 的 BNPL 公司,壞賬率也高達了 15%,資金鏈可能隨時會出現斷裂。

有“ 北美支付寶 ”之稱的 Affirm 公司,甚至還搞起了資產證券化,把手上的各種 BNPL 欠條打包起來出售,希望讓市場消化掉部分壞賬的風險。。。只能說有點次貸危機那味兒了。

差評君呢,也去查了查國內有沒啥比較的類似海外的 BNPL 模式臺。

最后,則查到了一家名叫“ 西瓜買單 ”的 App,去年還剛拿到了澳洲 BNPL 臺 AfterPay 的融資。

臺好不好用,況如何,差評君不大好評價。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臺目前已經被一些專門擼小貸的黑產老哥盯上。

一群等著套現老哥在貼吧里嗷嗷待哺。

所以,最后差評君想說的是,目前的 BNPL 商業模式雖然能說得通。

但無論是風控,還是監管合規等問題上,在全球范圍內,都還道阻且長。

單純慫恿年輕人超額消費和透支未來的生意,可是走不長遠的。

畢竟,對于剛剛經歷過各種 P2P 暴雷事件,全面清退不合規網貸的咱們來說,可都是身經百戰,見得多了。

標簽: 海外花唄 獨角獸企業 信用卡利率 選擇分期就行

上一篇:《糖豆人:免費樂翻天》NVIDIA放出516.40版顯卡驅動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