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重啟粒子對撞機引全世界科學家關注

發布時間:2019-12-26 09:46:55 來源:騰訊新聞 責任編輯:caobo

最近,虎哥一直在關注大型強子對撞機技術,隨后虎哥發現,位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那臺人類迄今為止,建造過的最大的粒子對撞機,即將于2021年5月重啟,并且一直運行到2024年年底!

為什么說“重啟”呢?因為在此之前,這臺大型強子對撞機出于大規模升級的目的,長期都處于停機狀態。

要知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粒子對撞機的重啟,對于無數科學家而言,都是一項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因為正是這臺機器,在2012年的時候發現了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并且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關注!

而在經過升級之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粒子對撞機又會為人類帶來什么發現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對于超大型強子對撞機,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態度,支持這個機器的人,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科研成果,他的設計,建設,甚至每個部件本身的制造都對工業生產升級有作用;

同時許多人也反對花大價錢造這個東西,為什么不想想上世紀60年代美國搞登月,花了那么多錢,真正登月直接利潤少之又少,主要是政治盈利。

但是登月工程大到火箭小到材料都給美國航天業用上幾十年,即使現在胡吹海吹的Space X也在用那時的技術,況且科技交流只有我們有才有合作的可能,因為你沒有別人就不會給你看真東西,舉例我們參加的伽利略,花了20億啊,啥都沒有。

反對他的人,也有很多,其中又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美俄三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為典型代表,他本人多次表示極力反對中國建造大型環形粒子對撞機,他認為這個領域“盛宴已過”,并對此提出了7大反對理由。

首先,自然是成本問題,美國當年搞CEPC,初始預算是30億美元,結果實際投入后卻猛漲到80億美元,相當于542億人民幣,遠超如今中國項目的360億,而正式開工后,投資額自然只會多不會少,達到1000億都有可能。

要知道,CEPC的建設周期達到20年,平均每年就得投入18億,雖然說每年少給國足投入點就差不多了,但這個數字依舊不小,畢竟天眼總投資不過2億美元,即使是載人航天這枚多年的總投入也只有40億美元。

如今拿出360億去搞CEPC,必然會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更何況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環境,醫療,教育等方面亟待資金的投入。

除了經費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投入和產出的巨大風險,物理學家們認為能夠通過研究粒子來搞清世界的本質以及規律,然而問題在于這一切始終都只是基于猜想,很有可能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同時,由于這是一項全球性質的項目,屆時90%以上的參與人員都將不會是中國人,這豈不是花了大錢給別人做嫁衣,整個項目更像是西方人沒錢了來中國人當冤大頭忽悠。

標簽: 粒子對撞機

上一篇:"共享的春天"變“冬天”幾千臺共享電動車被"棄"
下一篇:日本福島核電站公布117萬噸核污水處理方案 堅稱污水入海沒危害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