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浙江湖州:實施研發投入攻堅行動 助力打造長三角科創樞紐城市

發布時間:2022-04-08 17:19:26 來源:浙江省科技廳 責任編輯:caobo

近年來,湖州市強化“研發投入就是戰略性投入”的工作導向,實施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帶動全市研發投入總量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3.09%,首次突破3%,居全省第3位;“創新指數”躍居全省第3位,提升幅度居全省第1位,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有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雙向發力建平臺,打造研發投入“新引擎”。以“綠色發展、共建共富”為主題主線,湖州深入實施“五谷豐登”計劃,項目引進與人才招引“雙向發力”,布局一批嵌入在綠水青山間的科研平臺。招引“高端”科創項目。組建市、區縣聯動的專業化招商隊伍,瞄準世界500強、行業頭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精準出擊,著力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截至2月底,各“創谷”已完成簽約中子科學技術實驗室等15個科研項目、總投資43.23億元。集聚“一流”科研人才。深入實施“南太湖”系列人才工程,成立“五谷豐登”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科學家擔任“名譽谷主”,著力引進創業創新團隊和各類優質人才。目前,各“創谷”已引進各類人才近7000名。爭創省技術創新中心。依托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創建優勢,聘任浙江大學院士擔任“科學谷”名譽谷主,圍繞“綠色低碳”重點領域,重點攻關鋰鈉離子與石墨烯儲能電池關鍵材料、液流電池、可再生能源消納及儲能關鍵技術,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布局建設產業化基地,積極爭創省技術創新中心。

二、雙路推進育主體,壯大研發投入“主力軍”。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抓手,推行外部招大引強與本土培大育強“雙路進軍”,大力激發創新活力,夯實企業研發投入主體地位。打造創新型企業“軍團”。深入實施“雙高”企業三年培育計劃,推動規上企業高新化和高新企業規上化,源頭上加大科技項目與科技企業的招引力度。2021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85家、省級科技型企業1101家,均創新高。累計培育8家省創新型領軍企業,數量居全省第2位。3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建立完善市級研發中心—省級研發中心—研究院—重點研究院的梯度培育體系,企業投入主體地位不斷穩固,全市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聚在企業、研發經費超90%來源于企業。搶占關鍵核心技術制高點。聚焦“四張清單”,深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推行重點科技項目申報立項與企業研發支出掛鉤,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組建由龍頭企業牽頭的市級創新聯合體、協同創新中心承擔重點科研任務,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2021年,32個項目得到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支持,新增省關鍵核心技術產品11個。

三、雙管齊下強保障,筑優研發投入“動力源”。以建立創新多元投入為導向,強化財政資金引導,實現政府投入與社會資本的“雙管齊下”,構建創新生態系統循環反哺機制,為研發注入“源頭活水”。建立財政投入穩增長機制。全力保障全市科技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2016-2021年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幅達19.32%,超全省同期2.77個百分點。財政科技資金主要投向科研平臺、人才和項目,一體化高效配置創新資源格局不斷形成,研發經費中來自于財政資金比例逐年提高。放大多元投入乘數效應。成立全省首家科技發展集團,聯合浙大控股、浙能集團加快打造“平臺+園區+基金”成果轉化模式,與中金資本設立30億元的科技發展基金,引導國有、社會資本更多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截至2021年底,湖州市科技貸款余額突破350億元,同比增長16.20%。探索財政資金支持科研成果新模式,“先投后股”支持成果轉化列入國家創新改革試點。

四、雙輪驅動重協同,握好研發投入“指揮棒”。以研發投入強度作為創新評價的第一指標,政府引導與市場主體“雙輪驅動”,形成各顯神通、各盡其能抓研發的格局。發揮區縣抓研發的主體責任。在市對區縣科技考核中加大研發投入權重,對全社會研發強度和財政科技投入增幅雙下降的,實行“一票否優”機制,推動研發“關鍵變量”轉化為創新發展的“增量”,實現80%的區縣研發占比突破3%,占轄區比重居全省各設區市首位。完善研發導向的企業激勵機制。率先建立規上企業“創新指數”評價體系,突出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等重點指標,形成企業創新指數個性化“體檢報告”,精準配置資源要素。迭代研發支出獎勵政策2.0,對符合研發支出條件的企業,按增量的10%給予獎勵,最高獎勵300萬元,形成多投多獎激勵效應。2021年,湖州市財政共下達獎勵資金2900多萬元,撬動企業研發投入8.8億元。如浙江三一裝備有限公司2020年研發投入較上年增加近7300萬元,同比增幅達70%,獲得市財政300萬元研發支出的頂格獎勵。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