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焦慮情緒為啥讓人“吃不香”“睡不好”

發布時間:2022-04-08 13:51:19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幾乎每個人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焦慮,而長期處于焦慮情緒不僅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引起食欲下降、內分泌紊亂、代謝異常等生理問題,讓人“吃不香”“睡不好”。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慢性壓力造成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會進一步導致代謝失衡,然而其內在神經機制并不明確。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楊帆課題組,在《自然》旗下神經科學領域期刊《分子精神病學》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慢性壓力應激下,大腦中下丘腦腹內側核神經元的簇狀放電參與了焦慮與能量代謝的調控作用。該研究成果為干預焦慮應激等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干預策略。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帆為論文的獨立通訊作者,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邵杰、博士高大雙、副研究員劉運輝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為論文第一單位。

研究人員首先發現,長期處于壓力應激下的小鼠出現了焦慮行為,攝食減少,能量消耗降低。與此同時,其大腦中的一類下丘腦腹內側核團(VMH)中的簇狀放電神經元的比例和強度也顯著上升,通過光遺傳技術對這類VMH神經元進行調控,可持續誘發簇狀放電,并進一步誘發小鼠焦慮樣行為和代謝變化。這表明簇狀放電的改變,是慢性壓力應激下VMH神經元調控焦慮與外周代謝的重要機制。

“在大腦網絡中,信號的傳遞需要通過神經元的‘放電行為’對信號進行處理和傳遞。簇狀放電是VMH神經元的特性,是神經元短時間內連續、高頻的放電行為。這種放電行為的異常會產生不同的功能障礙。”邵杰解釋道。

既然VMH神經元的簇狀放電行為會導致焦慮,并進一步導致代謝異常,那么抑制這種“放電行為”,是否能夠進一步緩解焦慮和代謝異常的現象?

為進一步驗證VMH神經元簇狀放電的功能,研究團隊首先在離體電生理實驗中運用抑制鈣離子通道的阻滯劑——米貝拉地爾可,能夠抑制VMH神經元的簇狀放電,而對慢性壓力應激小鼠模型進行套管給藥,則可以緩解焦慮行為和改變代謝。

邵杰表示,通過干擾VMH核團中相關離子通道的表達,可直接造成焦慮小鼠VMH中簇狀放電神經元減少,以及自發鈣信號的減弱,焦慮樣行為及相關代謝也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長期慢性壓力應激導致的焦慮情緒會進一步誘發代謝異常等現象,而機體代謝穩態的打破會造成肥胖、骨質疏松、高血脂等一系列代謝疾病。楊帆表示,長期壓力下導致的焦慮情緒更需要引起關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長期處于壓力大的環境,保持心情愉悅、適當運動、聽音樂、冥想等方式都有助于腦區神經元的正常工作,為大腦“松綁”,緩解焦慮情緒。

標簽: 代謝異常 先進技術 研究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