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當上海的00后裹裹快遞員王修賓在小區樓下,等候上門取件時,7點30分,拉薩的天還沒亮,月入2萬的小哥鄧世平還要等2個小時才去八廓街、大昭寺取快遞;
在貴州水城縣,34歲的菜鳥鄉村物流司機沈寬波,一天要在烏蒙山穿行450公里,送達上千個包裹,幫山里人上網趕大集,也為了讓三個孩子走出大山;
在武漢,菜鳥黃陂智慧園區,95后女大學生劉劃亭畢業后成為了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這是人社部公布的13個新職業之一,其中5個與菜鳥智慧物流相關;
在北京,天貓超市配送員楊紅義每天沿著故宮外墻走兩趟,為故宮送了三年快遞,送出10萬包裹,讓妻子孩子在老家過上好生活;
回到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以南,99年的楊芹軍和12個小伙伴一起打理一家菜鳥驛站,提供包裹免費保管和寄件送件服務,方便一個2萬人的超大型小區……
這是阿里生態的一天。在快遞業務量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46.9%的背景下,每天,在阿里菜鳥平臺上,300萬物流人成為全國就業生力軍。
4月11日,《2018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507.1億件,增速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成為新經濟的亮點。
數據表明,2018年人均快件使用量為36件,較上年增加7件;快遞企業日均服務2.8億人次,相當于每天5人中就有1人使用快遞服務;快遞業新增就業人數超過20萬人,對國內新增就業貢獻率達2%以上。
在這背后,菜鳥裹裹極速上門取件、菜鳥驛站免費包裹服務、菜鳥鄉村物流連通千鄉萬村、城市配送當日送達……與中國快遞公司一起,300萬物流人成為就業生力軍,菜鳥生態就業地圖覆蓋全國。
菜鳥智慧物流帶動了千億產業。其中,物聯網催生了多種新職業,成為大學生就業新通路;菜鳥裹裹攜手快遞公司,2小時上門取件范圍覆蓋全國2800多個區縣,為近40萬名快遞員帶來了增收機會,“裹裹接單、月入萬元”成為常態,未來三年將在線接入數十萬名快遞員,幫助他們人均增收20%以上;菜鳥驛站與快遞公司共建共享,帶動3萬家庭就業覆蓋3萬社區,服務億萬消費者;在農村,鄉村物流在數萬鄉村帶動返鄉就業,助力精準扶貧。
300萬物流人是一個龐大的就業群體。“300萬人過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億萬家庭。”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快遞是他們絕大多數人進城第一份工作,背后是300萬家庭;同時,全年500多億件快遞,不僅意味著全國人均36件快遞,也意味著行業全年服務超過500億人次,輻射億萬家庭,為保就業、穩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每個包裹都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期待。500億包裹背后,在阿里菜鳥生態上,300萬物流人正在創造美好生活。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