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職業“羊毛黨”攻擊網絡漏洞,擾亂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影響互聯網經濟的創新和發展。“羊毛黨”為了分享信息而創建的大量群聊當中,甚至可能存在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行為。
去年,互聯網交互安全服務商“極驗”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截至2020年我國“羊毛黨”灰色產業市場規模逾1000億元。
加大打擊網絡黑灰產
近年來,公安機關不斷加大對以職業“羊毛黨”為代表的網絡黑灰產打擊力度。2020年,全國公安機關深入推進“凈網2020”專項行動,偵辦網絡黑產類案件1萬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萬名,扣押“手機黑卡”548萬張,查獲涉案網絡賬號2.2億余個。
記者梳理近一年來公安部門公布的多起案件發現,“羊毛黨”團伙從三五人到幾十人,違法獲利從1萬多元到數百萬元,經審判獲刑期從幾個月到11年半。以上海為例,通過不正當途徑大量獲取平臺優惠券,累計超過1000元即可構成盜竊罪。
此外,用戶賬號作為職業“羊毛黨”“薅羊毛”的必需品,實名認證、高質量的賬號被大規模“爬取”,也會導致用戶的個人信息泄露。前不久,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兩名犯罪嫌疑人在不到一年時間里,爬取并盜走包括淘寶用戶數字ID、淘寶昵稱、手機號碼等客戶信息約11.8億條。二人在掌握用戶數據后,通過添加微信、發送短信等方式,向用戶發布相關店鋪的優惠信息,在用戶完成消費后抽取傭金,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非法獲利34萬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企業需要常態化審查業務漏洞,進一步規劃和加強自身的風控能力,比如加固電商平臺原有的圖片驗證碼、短信驗證等防護措施。
“平臺要加強對‘羊毛黨’的警示、風控等相關措施,應對措施要提前。”朱巍說,對于一些有組織、利用技術手段發起的惡意“薅羊毛”,相關部門不能僅僅作為民事責任考慮,而要用刑法等進行懲處。此外,可以建立網絡信用體系和統一的跨平臺黑名單等,遏制當前“薅羊毛”的高發態勢。(記者 王井懷 梁姊)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