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暑氣收梢,秋意初綻,
這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
“處暑”意為“出暑”,
此時節,北方秋韻初顯,嶺南夏熱徘徊,
何不放慢腳步,去邂逅自然萬物備下的驚喜。
廣東汕頭市南澳島,日落晚霞照耀下的彩虹海。南方+拍客 唐志光 攝
處暑有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老鷹列陣巡狩晴空,
二候天地始肅,木葉微黃漸顯秋色,
三候禾乃登,年豐時稔香漫田壟。
廣東肇慶市封開縣漁澇鎮前進村的農民在移植秧苗。南方+拍客 莫獻緒 攝
這時候,田埂最為熱鬧。
“處暑禾田連夜變”,
早稻已歸倉,晚稻插秧完畢轉入中耕。
農家舉行各種儀式,感恩這一季的豐收。
廣東清遠連州市連州鎮廖屋村附近,鄉村小道蜿蜒在黃綠交織的農田間。南方+拍客 黃慧誠 攝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午后蟬鳴仍噪,
忽而一場雷陣雨,帶來些許涼意。
紫薇花穩占街頭C位,
成簇成團的小花穗點綴處暑的浪漫,
妥妥的“嶺南秋日限定”。
廣州余蔭山房內各色紫薇花錯落盛開,與古樸典雅的園林建筑相得益彰。南方+記者 吳偉洪 攝
處暑亦是“夏與秋的接力”
飲食要以“養收”為主,
宜早臥早起,多食滋潤清燥之物。
暑假接近尾聲,趁著余下的幾日來廣東,
不妨試試處暑里的廣府清歡。
佛山人家在灶上燉起老鴨,
淬煉成一煲清甜滋補的靚湯。
中山的米仔頭膏最巧,
新鮮土茯苓磨漿熬膏,加上可口的蜂蜜,
滑溜溜、甜津津,小孩咕咚咕咚能喝兩大碗。
廣東的城市街頭涼茶鋪隨處可見。南方+記者 歐旭江 攝
夏桑菊、五花茶……不少人家煎涼茶備飲,
一杯涼茶下肚,清熱去火、神清氣爽。
龍眼、黃皮甜香未散,
火龍果已急著“上位”,
藥食兩用的油柑是這一時節的禮物,
青黃相間的果實咬一口,
先是微澀,而后回甘像潮水般漫開,
小小的果子里蘊含著“苦盡甘來”的哲學。
廣東普寧云落鎮甜油柑,入口清甜、喉底留甘。南方+記者 陳憧煒 程羽 攝
“強起披衣坐,徐行處暑天”,
古人寫處暑,偶有幾分“夏去秋來”的悵惘。
處暑是場溫柔的告別:
它替夏天收了尾,又為秋天開了頭。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開學在即,豐收在野,美好在醞釀,
且惜夏末余溫,且迎秋初清涼。
| 編者按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二十四節氣承載著中華民族對自然的深刻理解與詩意表達。
2025年,南方+客戶端攜手廣州美術學院,推出新一季節氣系列報道,以中式美學的優美意境,與廣大用戶一起跟隨節氣的腳步,感受時序輪轉中的嶺南韻味,共同傳播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之美。
策劃:王溪勇 李賀 劉平云
統籌:紀蓓 李培 何勇榮 胡良光 張哲 張西陸
執行:劉子葵 李珩丹 黃啟帆
設計:甘展平
動畫:廖春燕 葉景雄張瑞威
撰文:南方+記者 黃堃媛 劉婷婷
點擊視頻標簽: 最新資訊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