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普時報記者 項錚
日前,北京協和醫院趙玉沛院士團隊在《外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為SPN規范化治療提供了新證據。該項研究是國際上最大宗、單中心、外科診治的SPN隊列,有力提升了對這種疾病的認知水平,并為規范化治療提供了參考依據。
該研究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副主任醫師劉喬飛介紹,SPN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胰腺腫瘤,占所有胰腺腫瘤的1%--3%。雖然在2019年,SPN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定義為惡性腫瘤,但是SPN總體預后良好。
劉喬飛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雖然絕大多數SPN患者腫瘤標本中都能檢測到CTNNB1基因突變,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現該病明確的高危因素,無法有效預防。與絕大多數惡性實性腫瘤多發生在老年人不同,SPN好發于中青年女性,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6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發生的比例還不到2%。該病女性高發,大約是男性患者的4--6倍。
由于該病進展緩慢,臨床上常沒有明顯癥狀,大多數患者都是在常規體檢的時候腹部B超或者CT檢查中偶然發現,所以腫瘤體積往往較大,平均為6cm。“由于絕大多數患者對該病缺乏了解,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會經歷較大的心理和生理的創傷。大多數患者還處于工作、婚姻以及家庭的起步階段,她們往往感到驚恐、甚至對人生感到悲觀。”劉喬飛告訴記者,“實際上,手術是治療SPN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95%都能治愈。”
目前對SPN有兩種外科手術理念:一是根治性胰腺大范圍切除聯合胰周淋巴結清掃,二是胰腺局部切除術(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功能)。關于這兩種療法的適應癥和優劣性,學界尚有較大爭議。此外,絕大多數SPN患者較年輕,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較高,但國內外鮮見SPN患者術后長期生存質量的研究報道。
記者了解到,該項隊列研究揭示SPN術后預后好,總體術后復發率僅為4.1%。局部切除術可達到根治性手術的相似腫瘤學效果,術后復發轉移率均無明顯差異。術后復發轉移的患者也能長期帶瘤生存。保留胰腺功能的局部切除術應成為SPN的首選術式。絕大多數患者無需清掃淋巴結。但是由于胰腺局部切除對于手術技巧要求較高,建議在具有豐富經驗的大型胰腺中心進行。
劉喬飛副主任醫師介紹說:“雖然低于5%的SPN患者術后會發生復發和轉移,但是考慮到中國人口基數大,這些患者的總數仍是一個不小的數目。特別是對于這些廣泛復發轉移的SPN患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這也是我們目前正在開展的研究重點。我們正在探索通過檢測患者外周血里的腫瘤DNA來指導個體化的治療,希望能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通俗的講,保留胰腺功能的局部切除手術,與大范圍胰腺切除術后效果基本沒有差異。局部切除術后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消化功能、社會適應會更好。近8成患者表示她們的職業晉升、社交活動、婚姻家庭生活沒有受到疾病以及手術的顯著影響。廣泛復發轉移的患者治療仍是臨床的一大難題,需要深入研究。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