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隨手可貸的消費貸 拆東補西還不清的賬單

發布時間:2019-03-04 15:25:21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北京) 責任編輯:caobo

拍照,編輯,上傳,標價。春節假期后回到北京,蔣婷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閑置的物品上傳閑魚。用她自己的話說,資金要流通起來。

年后的二手貨網購市場相對比較冷清,閑魚上掛了一整天的物品鮮有人問津。蔣婷婷猶豫再三后,把出售的物品降了一輪價。這一回終于賣出去兩件東西:買回來就擺在那里落灰的炒菜機器人,還有只亮過一次的智能睡眠燈。

年底放假前,蔣婷婷收到了公司的通知。為了壓縮開支,公司打對折發年終獎。盼望了許久的錢,到手驟然減半,蔣婷婷一下子感受到了資金周轉的困難。早在距離過年還有三個月的時候,這筆還未到手的年終獎已經被她提前透支用來支付與閨蜜相約的北海道之行了。

“剛剛還完了花唄和白條,信用卡的賬單還沒有處理。下個月的工資要等到3月初才發,眼下真是到了一籌莫展的地步。”蔣婷婷苦笑道。

拆東補西還不清的賬單

支付寶年度賬單顯示,2018年蔣婷婷一共消費了27萬,其中消費金額最高的類別是服飾美容,花了至少97161元。在全民消費狂歡的11月,她在支付寶上消費了49184元。

已經在北京工作3年的蔣婷婷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HR,月收入約15000元,加上年終獎等,一年的收入能達到20萬。以蔣婷婷的收入,顯然無法支撐起高達27萬的消費。在“買買買”最兇的11月,蔣婷婷的消費已經超過了她當月收入的3倍以上。

支撐起蔣婷婷日常消費的,除了兩張信用卡,更主要的是支付寶花唄和京東白條。蔣婷婷的花唄記錄顯示,下個月的待還金額共有17576.74元,其中包括了多筆此前賬單的分期金額。也就是說,即使蔣婷婷下個月不吃不喝不繳房租,她也沒有足夠的收入來償還這筆賬單。

拆東墻補西墻,為了每個月按期還上每一筆賬單,蔣婷婷自嘲自己這個高中數學及格都很難的人生生被生活逼成了理財算賬高手。每個月1號工資到賬后,蔣婷婷先繳納當月的房租費用,再往微信錢包里轉入1000元現金用作日常開銷。10號當天,她會依次還清白條和花唄的當月賬單。如果出現該月開銷超過了工資總額的情況,蔣婷婷會先從支付寶借唄借一筆金額補齊欠款,再在下個月還清這單“借唄”。也就是說,每個月一到10號,蔣婷婷的收入已經全部花掉。接下來的20天里,她的所有開銷都要依靠支付寶花唄和微信錢包里的余額。遇上一些計劃外的大額開銷,就需要動用信用卡來支撐。如果出現賬單期臨近而現金流斷掉的情況,蔣婷婷會通過商業銀行申請一筆消費貸款來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

在蔣婷婷的資金周轉鏈里,有一些錢是需要當月全部還清的,比如信用卡,因為只還最低還款額后剩余貸款產生的利息遠遠超過從借唄借錢的利息。有一些錢可以分期慢慢還,比如銀行消費貸,不僅可以分成24個月還,而且利息還要比刷卡消費低。也有一些錢可以優先使用,比如花唄,因為花唄有一個月的免息期,這個月消費的金額要到下個月才開始計息。

捉襟見肘也要“舍得花錢”

在蔣婷婷的閑魚賬號上,掛著不少標注著“全新”“只用過一兩次”的物品,其中既有多功能電火鍋之類的小家電,也有一些女生常見的小首飾和擺設品。其中,還有一臺機械橢圓機和一組全新未拆封的泡沫軸。

“很多東西都是心血來潮買回來的。”蔣婷婷指著那套閑置了快兩年的健身器材苦笑道,“有段時間朋友圈里特別流行曬馬甲線,就想著自己也要健康生活,家附近的健身房去了幾次就懶得再去,索性買了一套裝備決定在家練,結果用了幾次就遺忘了。”

在蔣婷婷家里,有不少東西是打著改變生活品質和狀態的名義而購置的。比如曾經決定堅持喝蔬果汁減肥而買回來的榨汁機,為了好好做飯而添置的廚具、餐具還有精致的餐墊,為了晚上夜讀而買來烘托氣氛的香氛蠟燭。事實上,這些東西在蔣婷婷的朋友圈出現過幾次之后,就都被束之高閣。而每晚下班回到家,她依然過著吃外賣煲劇打游戲的生活。

漲薪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漲價的速度,消費欲望的增長永遠超過賺錢能力的提高。盡管每個月都過得捉襟見肘,蔣婷婷卻沒有絲毫要改變這種消費方式的想法。在她看來,一個人的生活也要精致著過,買來的這些東西雖然沒有派上太多的用場,但是最起碼證明她有在認真地生活。

“用網絡流行用語來形容,我們就是傳說中的隱形貧困人口。”1996年出生的章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微信朋友圈簽名里,她把自己戲稱為“特別舍得花錢的窮人”。章妍每個月的收入大多用在了護膚品和化妝品上,在B站看美妝視頻和逛小紅書是她最大的愛好,一旦看到“心水”的物品,無論多少錢她都會“剁手”。

到了每個月賬單日臨近,章妍時不時也會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應該控制一下,可是賬單一還清,面對心儀的貴婦面霜她仍然不會猶疑。“畢竟錢是花在自己臉上的。”

隨手可貸的消費貸

時時消費,日日周轉,月月還錢,蔣婷婷和章妍的生活狀態代表了時下多數年輕人的消費觀。現金貸導流平臺融360于2018年8月公布的一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0后”已成為消費貸款的主力軍。消費貸用戶中,“90后”占比最高達49.31%,“80后”占比30%。花唄公布的《2017年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全國近1.7億人的“90后”中,已經有超過4500萬人開通了花唄。也就是說,每3個“90后”中,就有一個人在使用花唄。

與“80后”甚至“70后”比起來,“90后”是在互聯網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互聯網上的信息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觀念,同時也刺激了他們的消費需求。尤其在社交媒體的營銷下,品牌宣傳和消費主義變得無處不在。

2018年6月,恒大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了消費貸客戶群年輕化的原因:“年輕群體具有超前消費意識和消費需求,但由于大多處于事業起步階段,自身支付能力和消費需求形成缺口,因此對消費金融的需求更加強烈。”

“現在這個時代,借錢實在太容易了。” 蔣婷婷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感嘆道。每個月蔣婷婷都會收到一些推銷無抵押貸款的電話或者恭喜她剛剛獲得了多少額度消費貸款的短信,其中的一些銀行她沒有辦理過任何業務。“這些貸款最少5萬,最多50萬。對方可以清楚地說出我的名字,我不知道他們從哪里知道我的信息,知道我可能需要這筆貸款。但是我知道,不能再繼續借錢增加債務了。”

標簽:

上一篇:萬達屢屢“瘦身” 蘇寧“白菜價”抄底萬達百貨?
下一篇:滴滴為何會巨虧?網約車還能走得通的商業模式嗎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