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網 唐硯/攝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頡宇星)近日,戶外品牌探路者工作人員向中國商報記者透露,該品牌即將推出自主設計的滑雪相關產品線,繼續加大對戶外用品主業的投入。據記者了解,探路者已經連續兩年實施回歸主業的戰略,如今效果初顯,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82.45%,業績回暖,但未來依舊面臨著來自其他品牌的壓力。
重新聚焦戶外用品主業
對于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回暖,探路者稱,主要受益于公司聚焦戶外用品主業相關戰略舉措的逐步實施,公司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對用戶的傳播影響進一步增強,更具體驗感的線下店鋪升級改造有序推進。
探路者表示,公司管理層繼續加強運營管理效率,合理有效地控制了各項費用支出,同時非經常性損益較上年同期也有所增加,綜上因素使得報告期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據悉,從2017年至去年,探路者已經連續虧損2億多元。按照最新的監管政策,如果今年再次虧損,則直接退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探路者成立20周年,也是該品牌最為關鍵的一年。
據記者了解,探路者也曾有過“高光時刻”,2002年至2005年,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迅速,2004年,中國戶外運動增長幅度高達37.3%。作為入局戶外產業較早的品牌,探路者也隨著產業發展一路壯大。2009年,探路者成功上市,成為首批登陸中國創業板的28家公司之一。
從掛牌上市到2014年,探路者業績始終保持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探路者2009年至2013年間凈利潤增長均值超過55%。其中,2011年凈利潤暴增達98.81%,2014年增長略有放緩,但增長仍舊維持在近20%。
然而,從2015年開始,探路者開始探索多元化發展,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并購活動,并全面進軍旅游及體育領域,但隨后業績開始出現問題。2015年財報顯示,雖然探路者經營收入猛增121.99%,但凈利潤卻同比下降10.5%。直到2017年,探路者開始出現大幅虧損。財報顯示,2017年,探路者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485萬元,同比暴跌151.24%。
面對虧損,探路者管理層完成了換屆改選,探路者創始人、實際控制人之一王靜重回探路者,出任董事長兼總裁。上任后,王靜在探路者2017年報中提出“回歸主業”戰略。
從目前的情況看,一季度的業績回暖可以看作“回歸主業”戰略效果初顯。
未來競爭壓力大
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探路者的戶外用品面臨產品老化、渠道亟需拓展等問題。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戶外運動用品專業委員會的相關專家表示,探路者在擴張時期,精力分散較為嚴重,其戶外用品主業并沒有得到重點關注,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其產品創新不足,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另外,上述專家表示,探路者的銷售渠道也需要進一步拓展,其高端品牌Discovery應該保持高端的品牌調性,在更多一線城市商圈開設體驗店,而中端產品應該加大在二三線城市的開店力度,并開展更多的線上銷售活動。
探路者除了要解決品牌自身的問題,還要面對競爭對手的壓力。近年來,雖然戶外用品市場的增速逐漸放緩,但各大運動品牌并沒有忽視這一市場。例如安踏在今年3月成功收購了亞瑪芬體育,其旗下擁有多個知名戶外品牌,包括始祖鳥、薩洛蒙、威爾遜等,這些具有“海外血統”的戶外品牌將借助安踏強大的運營能力進行推廣銷售。
特步也對戶外用品市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同樣在今年3月,特步宣布與合資伙伴Wolverine合作,負責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開展跑鞋品牌圣康尼及戶外鞋履品牌邁樂相關產品的開發、營銷及分銷。
此外,戶外品牌三夫戶外也不甘示弱。三夫戶外發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去年三夫戶外實現營業收入4.20億元,同比增長19.6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2.87萬元,同比增長138.96%。
伴隨著大眾運動的升級轉化、徒步健身步道、露營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增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臨近等因素,國內戶外行業有望逐步進入新一輪的健康、穩定增長期。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戶外用品分會的相關專家表示,戶外用品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從探路者的角度而言,目前該品牌面臨的壓力不小。他認為,從產品來看,市場需要產品設計得更加專業化、時尚化,以滿足更多場景需求;從銷售渠道來看,除了分銷模式,很多品牌需要加強直營模式和線上銷售,以便管控渠道,對市場需求進行快速反應;從市場推廣方面來看,需要對目標群體的營銷更為精準。這對于戶外品牌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如果戶外品牌不進行自我革新,就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