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一則短視頻突然在網上爆紅。這則視頻題為“cosplay女孩地鐵上被大媽怒懟:穿這么少、浪給誰看”,一位中年婦女大聲斥責著身旁穿著cosplay服裝的少女,不時爆出“浪給誰看”之類的粗鄙之語,引得旁人側目。然而,就在輿論最興奮的時候,情況卻發生了180度的反轉。一張當事人在微信群里問別人“如何演戲假裝被人罵”的截圖,揭穿了這則視頻的炒作本質,在一張合影里,被罵女孩和罵人大媽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8月15日中國青年報)
微博截圖
大媽怒懟女孩“穿這么少浪給誰看”引發網友熱烈圍觀,由于話題戳中代際鴻溝這一痛點,令不少圍觀者無法淡定,紛紛加入“論戰”行列,可誰能想到參與討論的所有人都被一場動機不明的炒作耍了一回,所謂大媽怒女孩不過是兩人合謀演給圍觀者看的,盡管具體炒作指向尚須后續觀察,但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刺激網友們的情緒,進而制造噱頭、搶人眼球、提高知名度。
網友爆料
平心而論,互聯網時代,借助互聯網的傳播便利,即使是出于商業目的,只要不違反公序良俗和國家法律,不損害他人和公眾利益,適度、適當的炒作無可厚非,某些新穎、獨特成功的炒作創意還值得贊賞。然而,一段時期以來,個人或組織為成名、走紅、牟利,形形色色無視道德、法律的低俗、惡俗炒作屢屢上演,諸如,“地鐵雞爪女”、“景區裸體拍”以及近日發生在廣西的穿日本鬼子衣服街頭拍照招搖,等等,而這些炒作往往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以挑戰公德、挑戰公共秩序為能事,擺出“無恥者無畏”的姿態,藉以吸引關注,進而達到引人關注、追求心理刺激或牟取私利的目的。
網友曝出視頻中的coser和大媽的合照
無底線炒作不僅會給網絡空間帶來污染,而且難免會模糊大眾認知、造成公眾價值誤導,有的還會直接導致現場秩序混亂,實際上就是一種“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行徑。就拿大媽怒懟女孩的炒作來說,這種讓人信以為真的表演式炒作無異于“拉仇恨”,不是勸導人們換位思考、開明包容、求同存異、和諧相處,相反平白無故地蓄意挑起代際對立,不可避免加劇代際之間的觀念沖突和情感裂痕,何嘗不是徹頭徹尾的無事生非、尋釁滋事?而跟偶發性個案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同,這種借助公共網絡空間進行的炒作,受眾群體多、影響相當惡劣、后果也不容低估。
因此,對諸如此類低俗炒作、惡意炒作,絕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只是輿論批評、譴責了事,而必須令其付出應有代價。一方面,作為網民要成熟理性、擦亮眼睛,不盲目跟風起哄、推波助瀾,不讓那些唯利是圖、不懷好意的炒作輕易得逞;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依法依規,對此類混淆視聽、擾亂公共秩序、有悖公序良俗、有損公眾利益的炒作念一念緊箍咒,剎一剎這股歪風邪氣。
標簽: 大媽怒懟cos女孩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