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0日報道,自“阿波羅”時代起,科學家就知道,月球有兩面:面向地球的一面較為平坦;月球背面則起伏不平,遍布成千上萬的撞擊坑。為什么會這樣?澳門科學家給出了答案:遠古時期一顆矮行星與月球的碰撞給月球表面留下了永久傷痕,使其變身為“雙面嬌娃”。
科學家此前提出了一些假設,來解釋月球兩面的差異。一種假設是,地球曾擁有兩顆衛星,它們在數十億年前合二為一;另一種是,矮行星與月球發生碰撞。
最新研究主要作者、澳門科技大學的祝夢華(音譯)認為,如果月球在太陽系形成早期與一顆矮行星相撞,那么,月表之下的月殼構造應該可以體現這種碰撞的鮮明特征。
祝夢華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重力恢復與內部實驗室(GRAIL)獲得的重力數據讓人們對月殼的構造有了更多了解。”
研究人員對各種撞擊情形進行了360次計算機模擬,以觀察哪種碰撞會產生類似于目前在月球上發現的月殼構造。
模型顯示,月球如果與比谷神星這種矮行星略小的天體相撞,最吻合現在這種兩面截然不同的情況。這個天體的直徑約780公里,以每小時22500公里的速度與月球靠近地球的一面相撞,撞擊產生大量碎片,最終落在月球背面,使月球背面月殼比近地一面厚5—10公里;也使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沒有多少隕石坑。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撞擊假設還有助于解釋為何在地球和月球表面測量到的鉀、磷和鎢-182同位素存在差異,這些元素可能來自這次大撞擊,在月球形成之后降落月球上。此外,新研究也為進一步解釋太陽系內其他不對稱天體(如火星)提供了新見解。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