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物聯網融資紀錄在中國兩次被刷新。就在一個多月前,這項紀錄的最新締造者——一家在中國成立8年的物聯網科技公司G7,過去一年多已累計融資超5億美元。參與的投資機構從厚樸投資、寬帶資本、中國銀行(601988),到騰訊、普洛斯、鐘鼎,以及最新加入的道達爾,他們都對產業互聯網有著深刻的洞見。就在這項融資紀錄官宣后一個星期,G7正式成為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合作伙伴,將與中國移動共同探索5G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以及5G與物流行業的深度融合。
眾所周知,自2014年12月4G牌照發放后,中國開始引領全球移動互聯網的創新。而5G時代的到來正在為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產業互聯網提供新的基礎設施。“5G之于產業互聯網,類似于4G之于移動互聯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寬帶資本合伙人、晨山資本創始合伙人蔣健表示。5G未來大規模商用無疑將讓“萬物智聯”真正變為現實,這也是資本所看重的內容:從移動互聯到萬物智聯,比5G發展更為兇猛的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資本的邏輯
無論資本寒冬還是其他不利因素,憑借技術創新穿越市場周期,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2018年7月底,物聯網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涂鴉智能完成近2億美元C輪融資,刷新了物聯網領域最大規模融資紀錄。5個月后,該紀錄被智慧物流公司G7打破,后者完成了3.2億美元的D輪融資。
這兩次連續刷新紀錄的背后,都有蔣健的身影,而他對行業有著更深刻的洞察和見解。
蔣健表示,首先從資本的邏輯分析,涂鴉智能和G7分別代表寬帶資本在物聯網領域消費和產業的布局。過去三四年,寬帶資本一直在看消費物聯網領域的投資項目,最早的智能手環,但當時覺得其不足以形成操作系統級或平臺級的公司。
這也是寬帶資本選中投資涂鴉智能的原因,在蔣健看來,涂鴉智能整合了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并有后期完整的供應鏈生態提供服務,有可能成為智能家居時代的安卓系統,甚至更全面。
而在產業方向,物流是寬帶資本看好的領域之一。“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很大,高達十幾萬億元,過去中國物流行業從IT到自動化,再到現在的智能化,要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必須將設備全部連接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自動化。”蔣健表示。
在蔣健看來,在物流和智能家居行業外,接下來,寬帶資本將對工業、醫療、金融等垂直領域保持關注。“從連接到服務,對于一個單純IT公司來說很難做,需要具有較深的行業經驗,在產業互聯網背景下,很多垂直行業都具有很大市場空間。”
實際上,不僅是資本關注,產業互聯網在2018年也得到巨頭的重視。2018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全面進軍物聯網,并將其定位為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之后的一個新主賽道……
無論是資本還是巨頭,都逐漸意識,萬物互聯時代,IoT將是一個比智能手機增量更大的市場。從手機與手機的連接到萬物互聯,這一波連接是數十倍于以前的數量的提升。
“從投資的角度看,這兩年物聯網領域確實有爆發的感覺。”蔣健表示,“過去三五年,確實有很多基金開始早期布局,也投資了一些公司,但因為產業環境、時間點等原因,沒有出現爆發性增長。”
最近一兩年,客戶需求、網絡技術支持等因素推動了中國物聯網快速發展,蔣健進一步表示,過去的物聯網只是簡單把幾個設備聯系起來,現在有了控制中心、各種設備之間的交互,以及整個生態系統推動了行業的發展。連接的基礎設施和應用也呈快速增長態勢,接下來三年整體將快速增長。
數據驅動的產業互聯網是寬帶資本的投資主題。蔣健認為,數據將成為未來真正的資產。從這個角度講,每個行業看到的都是智能資產,數據不斷積累,正如資產是慢慢堆起來的一樣,數據將成為最大的資產,這也是資本和巨頭逐漸將關注點投向產業互聯網的重要原因。
●物聯網東風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物聯網的內涵正發生深刻變化。
1月1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9年,我國將進行5G商業推廣,一些地區將會發放5G臨時牌照,下半年還將用上諸如5G手機等商業產品。
而5G究竟能干什么?正如苗圩提到的,將來20%左右的5G設施是用于人和人之間的通訊問題,80%用于物與物、物與人之間,也就是物聯網。
中國移動發布的《中國5G產業發展與投資報告》顯示,隨著5G技術到來,5G將為工業互聯網提供豐富的場景,加強工業終端與網絡之間的智慧,一方面,5G網絡能夠提供工業機器人所需的AI技術助推自動化、智能化,包括賦予云端智能和邊緣化智能;另一方面,5G網絡超低時延的數據傳輸以及超高的連接密度能夠提供智能工廠遠程操控大量的工業機器人所需要的高精準、高強度交互,促進基于云和機器人之間的交互性以及人對機器人的遠程操控靈敏性。
蔣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強調,5G之于產業互聯網,就像4G之于移動互聯網。5G時代更高的帶寬、低時延通信以及大容量的連接,都將比過去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
談及物聯網發展的東風,G7智慧物聯網創始人兼CEO翟學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產業互聯網必須要解決產業里面的生產工具即設備連接的問題,整個產業的資產利用率、資產安全和資產效率才會有大幅度提升。這也是G7為什么提出產業物聯網。
“總的來說,通訊和算法是兩個核心推動力。”在翟學魂看來,當技術不斷發展,通過物聯網采集數據的豐富程度以及用算法來理解這些數據的能力會越來越高。
除5G外,蔣健認為,物聯網設備元器件越來越便宜、網絡連接越來越便利,有公司能夠基于此做出來真正的服務,還有連接的資費、能耗在逐步降低等。這些條件的具備,也是物聯網這個行業能夠蓬勃發展的原因。
對此,翟學魂亦深有體會。他對記者舉例稱,上世紀90年代末,一套GPS要4萬多元,現在4萬多元夠100臺車裝上GPS,成本下降了不止100倍而且精度越來越好。
●何時爆發?
中國通信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期,我國物聯網產業總體規模已達1.2萬億。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重推動下,物聯網進入以基礎性行業和規模消費為代表的第三次發展浪潮。而近半年內,全球物聯網融資紀錄在中國兩度被刷新,也一定程度體現了市場和投資人對中國物聯網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5G能否大規模商用直接關系到“萬物智聯”的實現,在目前的環境下,產業物聯網的真正爆發,還需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尤其對創業公司來說。最近一篇被刷屏的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的萬字講話也同樣引起關注。任正非表示:5G不可能像4G一樣勢如破竹,它可能是東爆個“地雷”,西爆個“地雷”;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對此,翟學魂首先坦言:創業永遠是苦日子,由于原來設計通訊網絡的人,并沒有預料到物聯網的大規模到來。早期無論從技術標準、通訊標準,當時沒有人想到每一臺車、每一臺設備都能實時連接到一起,而且形成產業物聯網的基礎平臺。
“所以無論我們把它叫5G還是什么,物聯網的到來,要根據新的需求重新去看待和設計構架最基礎的通訊網絡的時候。對于消費者來說好像只是多了1G,但事實上是下一代通訊的發展。”翟學魂說,從他個人來看,這方面仍需要重大投入,也需要運營商和物聯網企業有更深入的協作。
被業內強調的是,物聯網很難呈突然性爆發。G7在物流物聯網的部署,從一臺一臺車、一個一個數據的解決,就像一米一米建設高速公路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至少是3~5年一個周期。
翟學魂同時補充,三五年后,會進入另外一個階段,物聯網創造的結果會更加驚人。比如G7已經可以覆蓋車輛工具的幾乎所有的效率、安全和成本要素。這個時候,從單點發展到提供相當完整的解決方案、提供綜合全面能力的發展,對于整個產業的效率是有10倍以上的提高。
蔣健也認為,5G技術從網絡部署到運用需要一個過程,是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AI等融合在一起的一個過程,同時也需要產業基礎和其他技術的配合支持。不過,蔣健也從另一個維度分析稱,爆發是一個形容詞,每個人衡量標準不一樣,在他看來,中國物聯網連接數量目前每年都在快速增長,已經是一個爆發了。
相比國外,蔣健對中國產業互聯網的前景頗有信心,尤其是在各個垂直行業領域,中國產業互聯網有巨大發展前景。拿物流行業舉例,中國可觸達的市場規模會比美國大很多。這里面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中國的人口規模;其次是中國電商、O2O等行業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物流配送,再比如制造業,中國是世界工廠,工廠數和設備數最多,產業互聯網在這里面也能發揮很大的價值。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