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膠質瘤發病的分子機制

發布時間:2019-05-15 14:47: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caobo

中國科學家新發現領腦膠質瘤邁進分子診斷時代

腦膠質瘤是最難攻克惡性腫瘤之一。 醫院供圖 攝

中新網上海5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惡性腦瘤,占腦腫瘤的40-50%,占原發惡性腦瘤的70%。其發病機制不明,生期短,致殘率高,療效差,是最難攻克惡性腫瘤之一。

記者15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教授團隊歷經8年研究,發現了膠質瘤發病的分子機制。他們率先發現了異檸檬酸脫氫酶(IDH)突變導致代謝失調的促癌機制,由此提出了“膠質瘤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新觀點。相關研究成果當日斬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教授團隊歷經8年研究,發現了膠質瘤發病的分子機制。 醫院供圖 攝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教授團隊歷經8年研究,發現了膠質瘤發病的分子機制。 醫院供圖 攝

據了解,經過相關測序和系統分析,研究團隊發現了國人膠質瘤分子分型的特點,進一步完善和建立了膠質瘤分子分型新標準,率先實現分子診斷的突破。

據毛穎介紹,基于完善的組織庫、升級后的分子病理庫,項目實現了基礎研究成果的快速臨床轉化。項目組開發了IDH突變膠質瘤術中快速診斷新方法,并在分子分型指導下進行了自主研發DC疫苗治療膠質瘤、改進化療等兩項臨床試驗,實現了精準治療膠質瘤等。

據介紹,迄今項目組開展腦膠質瘤分子診斷逾1160例、精準治療逾1650例。毛穎領銜團隊制定了《中國膠質瘤診治指南》,使膠質瘤病人預后、社會效益等均得到顯著提升,患者療效、社會效益等均得到顯著提升。

標簽:

上一篇:“人造肉”成資本市場熱炒話題 能完全成傳統肉類的替代品嗎?
下一篇:很多人工作因百度網站“宕機”被顛覆 百度回應:運營商DNS問題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