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6月17日報道稱,近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了反映過去一年全球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狀態的最新年鑒。報告認為,截至2019年初,全世界共有13865枚核彈頭。而在2018年初,全世界共有14465枚核彈頭。相比去年,全球核彈頭減少了約600枚。
報告認為,美俄在過去一年均減少了核彈頭持有量,分別減少了265枚和350枚。同時,英國、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核彈頭數量略有增加,印度和法國的核武庫規模則沒有變化。
報告指出,從核彈頭總量來看,美俄保有全球核彈頭的90%以上。SIPRI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擁有6185枚核彈頭,俄羅斯則有約6500枚核彈頭。在其他有核國家中,法國和英國分別擁有300和200枚核彈頭,至今處于軍事對峙的印巴則分別有140枚和160枚核彈頭,以色列擁有90枚核彈頭。
圖為美國B61-12核彈
報告稱,根據美國政府在2018年發布的《核態勢評估》,美國正推動其核武庫的現代化進程。美國希望擴大潛射彈道導彈和低當量核武器的保有量,此舉將擴大美國核武庫的規模。同時,俄羅斯基于抗衡美常規軍力優勢的目標,也在推動核武庫更新及核威懾能力的增強。(編譯/馬騏騑)
備戰北極圈!美核航母巡航阿拉斯加沿岸
近日,美海軍“羅斯福”號(CVN-71)核動力航母參與了在阿拉斯加州沿岸舉行的大型海空聯演。除“羅斯福”號航母外,還有5艘戰艦以及來自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的美空軍戰機參演,總計250架軍機及超過1萬名官兵參與,頗有備戰北極圈的節奏。
“羅斯福”號近距航拍圖,可見甲板上停放的艦載機群。
一架“大黃蜂”戰機從“羅斯福”號上彈射起飛。
2艘伯克級驅逐艦與“羅斯福”號航母編隊航行。
參演的美海軍“拉塞爾”號(伯克級,DDG-59)導彈驅逐艦。
可滅500公里外目標!俄曝亞森級核潛艇
近日,俄媒記者首次有機會登上俄海軍最新“喀山”號(K-561)核潛艇采訪,罕見高調公開了該艇的眾多內部艙室細節,本文就此為您簡析這種被西方媒體稱為“美海軍最大噩夢”的俄軍最新攻擊型核潛艇。圖為記者在“喀山”號內部參觀。
“喀山”號為885M型(北約代號亞森級,俄稱白蠟樹級)攻擊型核潛艇2號艇,該艇于2009年開工建造,2017年下水,2018年正式投入服役。圖為“喀山”號航行并發射“口徑”巡航導彈動態圖。
亞森級為俄羅斯研發的第五代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用于替代著名的阿庫拉級,最初是將美海軍海狼級作為假想敵研發(現已改為針對弗吉尼亞級),全長139米,全寬13米,水下滿載排水量1.38萬噸,采用鈦合金雙(耐壓)殼艇體設計,極限下潛深度580米。圖為亞森級核潛艇多角度視圖。
該級艇配備一座KTP-6壓水堆,最大輸出功率200兆瓦,單軸推進,水下最大航速35節,推進系統采用新型七葉大側斜螺旋槳,可有效消除水下航行時的空泡噪音,增強隱蔽性。圖為船塢內的“喀山”號艇身特寫。
俄媒記者在“喀山”號的戰斗指揮中心內參觀,手扶位置為艇長的座椅。
亞森級武器系統包括10具重型魚雷發射管(8具650毫米+2具533毫米,左右兩側各布置5具,僅有首艇“北德文斯克”號采用此配置,2號艇“喀山”號之后全部減為8具),可用于發射53-65K型533毫米尾流自導重型魚雷(可自動跟蹤大型水面艦艇航行后留下的尾流,抗干擾能力較強),水下最大射程18公里,最大航速45節。圖為亞森級CG剖面圖。
“喀山”號潛艇船塢內特寫及發射魚雷動態圖。
除魚雷外,亞森級還配備有模塊化垂發導彈系統(VLS),常用配置包括10座5聯裝“口徑”巡航導彈單元(共50枚),可以發射射程達500公里的“口徑”巡航導彈,打擊敵軍陸上要害目標,也可根據作戰需要更換為8座四聯裝“縞瑪瑙”超音速反艦導彈單元(共32枚),用于摧毀300公里外的敵軍大型水面戰艦。圖為亞森級開啟VLS單元CG效果圖。
亞森級核潛艇試射“口徑”巡航導彈。
由于水下靜音性能較強,外加配置有較為兇殘的火力系統(綜合作戰性能強于阿庫拉級),西方媒體將俄軍亞森級核潛艇綽號為“美海軍最大噩夢”。圖為船塢內的“喀山”號潛艇艇艏特寫。
俄軍未來計劃列裝7艘亞森級潛艇(第七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已于2017年7月開工,預計將于2023年服役),組成新一代水下主力艦隊對抗美軍核潛艇。
圖為亞森級首艇“北德文斯克”號特寫照。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