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我國首款大型自主研制水陸兩棲飛機 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發布時間:2019-08-19 14:33:56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caobo

“鯤龍AG600”是我國大飛機“三兄弟”之一,它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也是當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上天如鯤鵬,入水似蛟龍。”系列報道《新中國的第一》帶您走近這架可以上天入海的飛機——鯤龍AG600。

上半身是飛機,下半身是輪船,這個有著特殊外貌的龐然大物,就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AG600飛機是為滿足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和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需要而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其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點擊進入下一頁

面對森林大火,它可通過在水面上短短20秒的滑行,就能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多平方米;面對海上災難,AG600的飛行速度是救撈船舶、直升機救援速度的數倍以上,航程超過4000公里,一次可救援50名遇險人員。

這樣一架能飛會游的飛機,需要把很多本不可能兼容的功能集于一身,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這背后是諸多棘手的技術難題。當前能研發水陸兩棲大飛機的國家很少,關鍵的氣水動設計、水上起降技術都處于技術封鎖狀態。2009年,在型號研制之初,面對兩棲飛機的一些技術空白領域,團隊曾經尋求國際合作。

航空工業鯤龍AG600總設計師 黃領才:當初我們的技術基礎是比較薄弱的,曾經想尋求國際合作,但是沒有得到國外技術支持,完全是靠自己一路走過來。

如何滿足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的特性?如何克服水阻力和波浪干擾,在水面滑行時保持平穩?從設計、制造再到總裝,幾乎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種飛機的嘗試與突破,單就“水動力”一個技術難題,研發人員就做了上萬次實驗,不停地修改完善,最后終于得出了一個合適的氣水動布局。

2017年12月24日,“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實現陸上首飛,2018年10月20日,“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成功完成水上首飛,實現了水陸兩棲全能,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能力的空白,這是我國航空工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AG600飛機設計、制造等核心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機主要系統國產化率達到100%,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標志性工程之一。我國也成為除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國以外,目前少數能夠研制這樣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國家。

點擊進入下一頁

航空工業鯤龍AG600總設計師 黃領才:在實現陸上首飛之后,國外的一些公司紛紛找上門來,希望跟我們開展合作,甚至提出把生產線賣給我們,實際上這就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一個問題,就是說對于這種核心的關鍵技術,花錢是買不來的,必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據了解,下一步AG600還將展開海上試飛,驗證更加復雜的海上環境。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在水陸兩棲飛機的平臺上,AG600還可根據需要進行改裝,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運輸等任務需要,以及為“一帶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緊急支援等任務的需要。

2016年,鯤龍AG600成功總裝下線,

2017年,鯤龍AG600成功實現陸上首飛,

2018年,鯤龍AG600成功完成水上首飛,

2024年,鯤龍AG600擬交付使用。

標簽:

上一篇:美國物理學家發現新的物質形態 有助加快量子計算速度
下一篇: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只有10個原子厚度的隔熱材料 比手機的薄5萬倍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