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來首次載人登月50周年之際,近日,美國航天局宣布啟動新登月計劃——“阿耳忒彌斯”,并稱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新一代重型火箭和“獵戶座”飛船,擬在2024年前再次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航天史料記載,在阿波羅計劃中,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成為首名在月球上留下足跡的人類。之后,除了因事故返航的“阿波羅”13號之外,截至1972年的“阿波羅”17號,共有6次成功著陸,將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
有航天發燒友問:“阿波羅”登月任務已經完成得很好了,此次為何不直接采用它的設計再赴月球?
答案可從美國航天局局長布里登斯廷今年7月向美國參議院介紹的新登月計劃進展中得知。布里登斯廷介紹說,與當年“阿波羅11號”降落在月球正面的靜海南部不同,“阿耳忒彌斯”計劃中的落月點選在月球南極。
選擇在月球南極登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的研究顯示月球兩極可能存儲了約4.5億噸的水冰,如果在相關地區建立基地,飲水問題較易解決。同時,這些水還可能被用于制造液氧和液氫,從而為更遠的深空探索提供火箭燃料。
50年前,“阿波羅11號”的落月點處于月球赤道附近的平坦地區,返回艙只需少許推進劑即可返回月球軌道,與軌道上的飛船對接后一起回到地球。但“阿耳忒彌斯”計劃中的相關過程要復雜得多,登陸月球南極計劃的挑戰也更大。
美國航天局透露,首先要在月球軌道上建立一個稱作“門戶”的中轉站,待宇航員抵達后,再乘坐“擺渡車”往返于月球的各處地點, 在“門戶”與月表之間多次往返,有助于建立月球基地,還有助于開發沉睡在月球上的資源。而新計劃中的火箭只需將飛船送到“門戶”即可,因此不需要阿波羅系列任務中“土星5號”火箭這樣的“大家伙”,節省燃料的同時,還可運送更多載荷。
其次,要建造前往“門戶”的火箭和飛船。其中,由美航天局自己負責建造的“獵戶座”飛船目前正處于組裝測試階段,其內部空間將是阿波羅系列任務中所用飛船的2.5倍,可運送更多宇航員前往“門戶”。
最后,要建造往返“門戶”與月表的“擺渡車”。這套可重復利用的載人登月系統包括3個部分,用“運輸設備”將宇航員從“門戶”送入低月球軌道,用“下降設備”將他們送至月表,并用“上升設備”將他們送回月球“門戶”。
阿波羅計劃的目的在于把人類送上月球——美航天局明確表示,阿耳忒彌斯計劃在月球南極建立基地的一個目的是,為在21世紀30年代奔向火星做準備,即為火星探測做跳板。要完成長達數年的火星之旅,先得有能力在月球上生活數月。學會利用太空中的資源提供補給并制造產品是實現深空探索的前提,為此,美航天局將在月球上測試類似技術。
布里登斯廷說,阿耳忒彌斯計劃將開發太陽能電力推進技術,相關技術可用于能夠重復利用的火星著陸器和載人返回艙。
當然,不只有美國對月球探測感興趣。去年底,沒有自主載人火箭的日本修改了《宇宙基本計劃》路線圖,決定參與美國的探測計劃,包括載人探測月球和載人探測火星。中國也一直在為探測月球付出努力和實踐,繼2013年“嫦娥三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上著陸后,目前正在推進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的計劃,將載人登月提上了日程。(儲棕荷)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