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拍照比"剪刀手"泄露指紋信息?3米遠就能提取指紋?

發布時間:2019-09-16 15:00:31 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caobo

拍照比剪刀手泄露指紋信息?3米之外拍不用太擔心

圖: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擺出的“剪刀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后,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做出個舉世聞名的手勢,擺出類似“V”的形狀,以此向勝利與和平致意。

如今,這個手勢被稱為“剪刀手”,已經成了一種象征,“剪刀手”在后來的拍照中變得很受歡迎。

但最近,“拍照比剪刀手會泄露指紋信息”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有的網友還調侃稱,照片在美顏時磨皮開到最大,影響不大;還有網友擔心指紋被識別,臉咋辦?

指紋識別技術正在廣泛用于驗證身份,例如登錄各種智能設備時。如今照片多被在線分享和存儲,為竊賊創造了巨大的指紋圖庫,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3米遠就能提取指紋?

拍照比剪刀手泄露指紋信息?3米之外拍不用太擔心

如果拍照時距離鏡頭夠近,通過照片放大技術和人工智能增強技術,黑客很容易就能從“剪刀手”照片中將人物的指紋信息還原出來。

日本國家信息學研究所(NII)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在不需要其他先進技術支持的情況下,他們可以從三米遠拍攝的照片中復制某人的指紋。只要圖片足夠清晰,照明度好,指紋就可以被完整復制下來。

有專家甚至給出了具體數據:在1.5米內拍攝的“剪刀手”照片可100%還原出被拍攝者的指紋,在1.5米-3米的距離內拍攝的照片有50%的幾率還原指紋,只有超過3米之外拍攝的照片才難以提取其中的指紋。

NII安全和數字媒體研究員Isao Echizen教授說,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技術現在非常棒,拍攝的圖像細節非常清晰,你只要在攝像頭前隨意做個剪刀手的手勢,指紋就可能被輕易復制。

生物特征識別不安全?

這并不是生物特征識別的安全性首次受到質疑。早在2015年,網名為“Starbug”的黑客簡恩·克里斯勒(Jan Krissler)就曾利用一張照片,復制了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虹膜,并設法解鎖了手機設備。

與密碼不同,生物特征識別不容易更改,這引發了人們對個人數據安全性的擔憂。

生物識別公司NuData Security的羅伯特·卡普斯(Robert Capps)表示:“無論我們走到哪里,我們都會丟失生物特征數據,在我們接觸到的任何東西上都會留下指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拍照,以及與朋友和家人的視頻交流。然后,這些信息中的大部分都會被騙子捕獲。一旦生物識別數據被盜并在Dark Web上轉售,對用戶帳戶和身份的不適當訪問風險可能會終生困擾這些人。”

嚴防指紋被盜用

#FormatImgID_2#

指紋信息被提取后,不法分子可通過專業材料將其制作成指紋膜,進而被用于各種通過指紋技術來識別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紋解鎖設備、指紋支付等。

那么,如何保護自己的指紋信息?除了不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指紋、不在不可信的設備上錄入自己的指紋外,人們最好不要在3米內拍攝“剪刀手”照片,帶有自己指紋信息的照片也不要在網上亂發。

與此同時,Isao Echizen的團隊已經開發出可以應用于指尖的透明薄膜,以保護指紋免受窺探。這個薄膜由氧化鈦制成,可在不妨礙解鎖的情況下防止指紋被復制。但這種保護技術很難在短期內上市,也不太可能成為一種廣泛采用的保護措施。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公司讓他們的生物識別測試變得更安全。總部位于中國的Goodex正在開發“實時”指紋掃描儀,用戶可以打印和紅外分析底層組織和脈搏,深入皮下的生物識別技術或許是防止欺騙的一種好方法。

Isao Echizen指出:“我們帶有白色圖案的透明薄膜可以防止通過拍攝對象的假指紋進行身份盜竊,但不會干擾指紋認證設備的身份驗證。”

標簽:

上一篇:歐空局對地球科學衛星實施變軌機動 避免太空出“車禍”
下一篇:美國科研人員開發鋰電池新設計 減少對稀有金屬的依賴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