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一箭雙星!首飛一戰成就“龍抬頭”

發布時間:2020-08-06 15:26: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caobo

8月6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二丁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清華科學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至此,長二丁火箭在30年間創造了50發全勝的優秀戰績,將百余顆衛星送入太空。30年來,長二丁火箭因為出色的性能和戰績,被授予“優質火箭”和“金牌火箭”。

首飛一戰成就“龍抬頭”

1990年,為滿足返回式衛星以及太陽同步衛星發射任務需求,國防科工委下發了《關于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研制任務書的批復》,標志著長二丁火箭的研制正式啟動。

1992年8月9日,長二丁火箭首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成為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中的一員。此前,國內發射外星任務遭遇失敗,使中國航天界承受了巨大壓力。長二丁火箭作為首發即獲成功的運載火箭被認為是“龍抬頭”,給當時中國航天不利的形勢注入了新的力量。

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1994年和1996年長二丁火箭連續兩次頂住壓力,取得遙二、遙三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扭轉了航天任務接連失利的被動局面,被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授予“優質運載火箭”稱號。

首秀一戰成名之后,28年來,長二丁火箭通過全方位的技術革新提升火箭固有可靠性,使全箭可靠性指標達到0.97以上,這在世界運載火箭家族中仍屬佼佼者。

征戰國際市場贏得好口碑

長二丁火箭憑借著一次次國際商業發射中的卓越表現,在國際發射市場上贏得了不凡的口碑。長二丁火箭總指揮談學軍回憶,2012年發射土耳其GK-2衛星是長二丁火箭首次承擔外星發射任務。早在2011年競標該衛星發射服務時,俄羅斯的“第聶伯”火箭、日本的H2火箭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長二丁火箭團隊通過近200封郵件、十幾次視頻會議、4次土耳其之行的協商和3次低沖擊改進摸底試驗,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優勢,贏得了競標。

最終,長二丁火箭創造了中國運載火箭入軌精度的新紀錄:實際入軌傾角的偏差值只有0.003度,比一般設計要求提高了30多倍,也比合同的要求高出了一個數量級,為長二丁火箭樹立了良好的國際聲譽和口碑。

通過此次國際發射服務,長二丁火箭團隊形成了規范的國際發射服務程序,為后續本型號和兄弟型號的國際發射服務打開了通路,形成了集團通用的國際發射標準和規范。此后,該型火箭又為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荷蘭、阿根廷、厄瓜多爾等諸多國際客戶提供了優質的發射服務。

2018年12月7日,長二丁火箭將沙特國王科技城SaudiSat-5A/B遙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這對進一步加強中沙兩國航天領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全新構型搶占多星發射市場

當前長二丁火箭在中低軌發射任務中占據重要席位,通過持續地進化發展,不斷探索全新的構型。

目前,長二丁火箭的多星搭載、并聯、串聯、串并聯、與上面級組合多星異軌部署方式等方案均已經過任務考核。通過多樣化的構型,長二丁火箭已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星發射安全性策略,擁有2900mm、3350mm、3800mm、4000mm等不同直徑衛星整流罩和系列化、標準化的星箭接口,多星發射已成常態。

通過充分利用運載能力,長二丁火箭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極大地契合了商業衛星的發射需求和發展趨勢。以2020年為例,目前長二丁火箭已發射的6次任務中,有5次應用了多星發射技術,共發射17顆衛星。

創13個工作日發射新紀錄

長二丁火箭副總設計師李建強介紹,60天內五戰五捷,40天異地4發,30天同地兩連發,長二丁火箭向世界證明,中國已擁有高密度發射的豐富經驗。

目前長二丁火箭已成為中國現役液體運載火箭在發射場測試發射周期最短的型號。長二丁火箭從2003年開始首次采用遠距離測發模式,取消了火箭技術區水平狀態的動力系統測試和電氣系統測試,提高了測試效率,將發射場工作時間由最初的兩個月逐漸縮短為如今的13個工作日。

30年光輝歲月,長二丁火箭鋪就了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領域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道路。未來,長二丁火箭還將以技術升級為帆、以管理革新為槳,在茫茫星海中乘風破浪。

作者 郭超凱 鄭瑩瑩 李穎

標簽: 一箭雙星

上一篇:哈鐵AR光電纜經路圖5秒鐘就能找到確切位置
下一篇:邁進一大步!中國科學家找到破解日冕磁場測量難題新途徑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