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今熱點:野獸也有道德?

發布時間:2023-02-10 10:46:46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相關資料圖)

《野獸正義:動物的道德生活》是一本探究人類與動物之間部分相同屬性的書籍。作為2022年“新發現·科普書單”評委,我毫不猶豫地推薦了這本書。在本書中,作者從生物學和動物行為學角度探討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情感與道德相同之處。

其實,很多年前我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曾在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放羊放馬,也從事過獸醫工作,大約有3年的時間,整天與牛、馬、羊、豬、狗和駱駝等動物打交道,我也發現了動物與人類之間很多相同之處:同情心、愛心、審美標準、親情……記得有一次,我騎著一匹解放軍部隊退役下來的軍馬外出辦事,在跳躍一個大溝的時候從馬背上掉了下來。關鍵時刻,那匹可愛的馬為避免踩踏我,4只馬蹄拼命岔開橫跨我身體,從我背上跳躍過去。它縱身跳上溝頂后,停下來回頭看著我,等著我起來騎上它繼續跑路。那時,我就在想,我們人類為何總是用“蠢得像豬一樣”“走狗”等語言形容動物呢?科學家們為何不研究人類與動物之間的相同之處呢?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反對用人類的情感來解釋動物的行為,他們警告說,這種人格化限制了我們了解動物真實本質的能力。然而,我們該如何看待動物園里的一只雌性大猩猩,它花了好幾天哀悼自己孩子的死亡?或者是一只野生母象在被一個脾氣暴躁公象打傷后還要照顧小象?當一只老鼠看到按杠桿取食會導致另一只老鼠被電擊時,它會拒絕按杠桿取食?公馬在守護自己的母馬群時會四周巡視防止野狼的襲擊而不敢吃草……這些不就是動物有可識別情感和道德智能的明顯跡象嗎?對于這些現象,作者馬克·貝科夫和杰西卡·皮爾斯明確地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應該不厭其煩地研究每一種動物,因為任何一種動物都揭示了什么是自然和什么是美,自然演化自無窮,因為無窮永無止境,并不完美,而自然總在想方設法地達到完美的境界。”在本書中,作者結合多年的行為和認知研究與引人注目和感人的軼事,揭示了動物表現出廣泛的道德行為,包括公平、共情、信任和互惠。這些行為的背后是復雜而微妙的情緒,背后是高度的智力和驚人的行為靈活性。簡而言之,動物是非常熟練的社會生物,依靠行為規則在復雜的社會網絡中導航,這對它們的生存至關重要。最終,馬克·貝科夫和杰西卡·皮爾斯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人類和其他物種之間沒有道德鴻溝,道德是一種進化的特征,毫無疑問,我們和其他社會性哺乳動物都有這種特征。

在本書中,作者還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呼吁,要求我們重新思考與動物同胞的關系——以及我們對動物同胞的責任。人類愛護動物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研究員)

《野獸正義:動物的道德生活》,[美]馬克·貝科夫、杰茜卡·皮爾斯著,劉小濤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標簽: 科學家們 道德生活 社會網絡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