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當前播報:一天跨越千里,帶你暢玩“氣象廟會”

發布時間:2023-03-24 10:44:07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中國氣象局氣象觀測場內,講解員向公眾科普自動站輻射傳感器原理。


(資料圖片)

文/圖 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3月23日是第63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意寓著天氣、氣候和水是人類繁衍和社會發展世世代代不竭的動力,以此呼吁人類與其和諧相伴。

由中國氣象局聯合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活動,于3月18日在京啟動?,F場通過連線方式,實時展示上海、福建、湖北等地氣象部門的主題科普宣傳活動,讓你一天跨越千里,暢玩“氣象廟會”。

與此同時,中國氣象局園區和全國各地氣象臺站及各類氣象科普場所,也向社會開放,以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氣象科普宣傳。

北京:零距離探索氣象奧秘

天空為啥是藍色的?這個圓環是什么?裝置上怎么有兩層玻璃呢?……當天,記者在人氣爆棚的氣象觀測場內看到,來自人大附中初一的同學們,連續不斷地發問。

“在晴天看到的藍天,其實是藍光散射的太陽光。”站在自動站輻射傳感器旁邊,科普講解員仔細地解釋道,天空的顏色是由太陽光造成的,而太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包括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和紫色。但是,這些光在穿過大氣層時會被散射。所謂散射,是指一種光線遇到物體時改變方向的現象,在大氣層中,氣體和小顆粒會散射太陽光中的各種顏色,而藍色光的波長比其他顏色的光更短,因此更容易被散射。這也就是為什么天空看起來是藍色的原因。

話音剛落,現場響起熱烈掌聲,“老師講得太好了,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氣象課,在這里既能親身體驗又可以長知識。”學生們開心地說,緊跟著他們又逛到氣象科普DIY與繪畫讀書角等趣味活動場景展區,豐富多彩的內容,令人目不暇接。

氣象科普互動體驗區內,VR讓你親身體驗滑雪,感受臺風、龍卷等極端天氣;模擬演播室互動體驗讓你當一回氣象主播;風云氣象衛星模型、特種車輛增雨飛機模型等“高精尖”氣象裝備,讓你直觀感受氣象科技發展成果,這里已經成為眾多大小朋友互動體驗打卡地。

上海:26場科普活動走進“家門口”

裝點一新、氣氛熱烈的閔行區莘城鄰里中心,2023年世界氣象日上海專場啟動儀式在此拉開帷幕。神秘的氣象演播室全套設備,也被悉數搬到了活動現場,成為整個現場最“吸粉”的地方。

活動現場,設有氣象體驗區和氣象科普展區。在氣象體驗區,公眾除了可以參觀體驗氣象應急觀測車外,還有網紅氣象“大咖”鄔銳博士為大家講述生動有趣的氣象故事,解讀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在氣象科普展區,世界氣象日專題展板一字排開,來自明強小學的同學們精心準備的氣象科普作品吸引觀眾駐足觀看。

上海市閔行區氣象局表示,今后還將策劃推動氣象科普在閔行區100余家鄰里中心落地生根,常態化配送更多更優質的氣象服務,打造“氣象科普最后一公里”新模式。

據了解,上海氣象部門將陸續推出26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走進社區、學校和城市運營管理等單位,提升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防災避險、科學利用氣候資源等的能力。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