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請留步,都市里有你溫暖的家

發布時間:2023-05-19 09:32:53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資料圖)

昆蟲旅館。雷茵茹 攝

本杰士堆。雷茵茹 攝

枯枝堆成堆,倒木壘成垛,樹杈掛上鳥窩,灌叢里安放巢穴,草地邊開辟小水塘,因為這些都能為動物提供生活所需要的特定環境…… 5月22日,在第23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科普時報記者走進北京市中關村森林公園,親身感受到高溫炙烤中這里卻很涼爽。置身郁郁蔥蔥的樹林中,只聽鳥鳴此起彼伏;漫步林中綠道,沿途不僅有花草灌木,還有季節性濕地。

“這個公園可不一般,它叫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家住附近、每天都來遛彎的趙阿姨樂呵呵地說,公園除了空氣清新,還能從林蔭道路兩邊設置的科普宣教展板上,了解到一些生物多樣性和動植物的小知識。

相比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園,隱藏在平原生態林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因其位置隱蔽,公眾并不熟知。那么,為什么要建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它與公園有何不同?

增加保育設施,營造動物安居環境

“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不等同于公園,它有可能在公園中,只是公園的一部分?!敝袊謽I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崔麗娟告訴記者,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是在城市綠地、郊野公園、附屬綠地等人工營造環境或自然生境中,劃定的用于維持或提升生物多樣性的區域,為的是減少人為干擾,讓小動物們在此定居,甚至繁衍生息,守候的“客人”不僅是鳥兒、刺猬、松鼠,還有蚯蚓、甲蟲、蜘蛛等。與我國現有的國家公園、保護區、自然公園等保護形式相比,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屬于自然保護地以外、基于區域的一種保護措施。

2022年,受北京市海淀區園林綠化局委托,崔麗娟帶領研究團隊承擔了“海淀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示范點建設項目”。項目在林區、社區、校區、園區等不同類型區域,篩選出6個示范點,編制管理計劃,開展生境營造、保育設施、宣教驛站等示范建設。

崔麗娟稱,由于每一種動物都有特定的棲息需求,他們在深入研究植物撫育要求和動物生活習性的基礎上,通過對微生境的營建和恢復,并添加適當的保育設施,實現保育小區范圍內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或提升。

應有盡有,食物豐富“住宅”舒適

“老師,什么是本杰士堆?”“森林也有朋友圈嗎?”“誰是土壤之下隱秘的工作者?”……一場場關于學習、認識和守護生物多樣性的森林親子小課堂,不定期地在中關村森林公園開講。

作為海淀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首批示范點之一的中關村森林公園,位于海淀北部唐家嶺村,是2013年平原地區造林工程的重點建設區域,現為中關村地區最大的森林綠地。中關村森林公園的趙思怡告訴記者,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的建設,讓這里的草本植物和灌叢更為豐富,森林的結構更為合理。

在這片花園一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里,確實藏著不少特異。其中,斜方格圍欄內、酷似柴火垛的一個“小窩”,放置在綠草叢中格外顯眼。其占地約兩三平方米,錯落有致的枯樹枝堆成一堆。

“這個有趣的設施名為‘本杰士堆’,先挖0.5—1米深的土坑,于底部覆蓋上摻有鄉土植物種子的表層土壤,用礫石、樹枝、樹葉等分層堆建,并在外圍種植薔薇等多刺植物、蔓生植物,作為天然的保護屏障,能為各類小型動物提供隱蔽場所的復合微生境?!毖芯繄F隊中的郭子良介紹說,本杰士堆能夠為小型獸類、爬行動物和土壤動物等提供隱蔽的休息場所。

記者了解到,本杰士堆還有一個巧妙之處在于,它里面留有大小不一的空間,等來年春季植物種子生根發芽后,到此安家的一些小動物就能“足不出戶”享用美味大餐。

繼續往前走,不遠處是一座精致的“旅館”。記者走近細看,尖尖的屋頂,放置在長方形的小木箱上,箱體內各種不規則隔間里,填充著大小不一的空心木筒,有些“房間”里還鋪著一層木屑,為草蛉、步甲、螞蟻等不同類型的昆蟲提供不一樣的服務。

另外,還針對不同的鳥類建有不同形狀和材質的人工鳥巢,懸掛在闊葉樹的背風向陽處,以吸引鳥兒留下來安家。

科普形式多樣,新理念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我們已建成6個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除了中關村森林公園,還有北京一零一中學、中央黨校、影湖樓公園、錦秋家園小區、中關村軟件園?!焙5韰^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的閆亮亮介紹,每個案例點的保育措施都不相同,還分別建設了主題各異、形式各樣的宣教驛站。比如,中央黨校的“飛羽掠影”,影湖樓公園的“游禽樂園”,中關村森林公園的“多樣生境”,北京一零一中學的“記錄我眼中的生物多樣性”等,公眾可在此看到北京觀鳥月歷、濕地生物鏈、森林朋友圈等生動有趣的科普展牌。

“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向公眾推廣介紹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科學知識,普及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育理念和技能?!遍Z亮亮透露,今年海淀區還將建設5個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

海淀區示范點不僅為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提供了一個可參照的范本,還在此基礎上發布了北京市地方標準《生態保育小區建設指南》,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的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指導。

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建600處生態保育小區,每年將建設120處。隨著科學保育理念的持續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有望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和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名片。

標簽:

上一篇:北方工業大學舉辦“北方·揚帆”科技創新暨科研成果轉化大會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