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那一年的春節,格外熱鬧

發布時間:2023-08-23 13:00:35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也讓我想起了在屯溪度過的抗戰勝利后第一個春節。1946年的春節格外熱鬧,人們心情無比振奮,也盡其所能籌劃各種喜慶活動,讓我至今難忘。

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的屯溪是新安江畔的一座小城??箲饎倮螅刻於加性S多人家拎著行李奔赴故地,他們都是逃難到屯溪的外鄉人。只有我們一家依然守在漸漸冷落的屯溪。


【資料圖】

當時我家住在老橋附近,踏著青石板的小道,跨過古老的石橋,便是店鋪林立的一條老街。后門不遠,即是清澈的新安江,江的對岸可見一座高聳的寶塔。這座房子是祖父他們曾經住過的,他們離開屯溪后,我們一家便從隆阜遷來。

平平淡淡的生活,像新安江的流水日夜不停地流向遠方,也帶走了我灰色的童年。

印象較深的是在屯溪過農歷新年的情景,尤其是抗戰勝利后1946年的那個春節,新安江畔家家店鋪張燈結彩、明燈高懸,映著青石板的老街如同白晝,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舞蚌殼精、耍龍燈……人山人海,狹窄的街道被擠得水泄不通。

我家對門有一家年糕店,店里的伙計把打年糕的石臼搬到街上,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把煮熟的糯米倒進石臼槽里,然后用木棰反復搗,不一會兒又粘又柔軟的糯米團就可以用來做年糕了。這時,抻出一塊放進木制的模具中,再敲打壓實,便是形狀各異的年糕。年糕店在露天表演打年糕,固然也是招攬顧客的方式,但那年春節圍觀的我們,也能分到一團熱氣騰騰又香又甜的年糕——當地叫糍粑。

除夕之夜,新安江兩岸人海如潮,放起了五彩繽紛的焰火。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觀看焰火。它不像后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看到的節日禮花,雖然比不上北京的節日禮花那樣壯觀,卻有自己的特色。它是事先扎好的各種新奇的圖案,在轟鳴的爆竹聲中綻放五顏六色的畫面,有姹紫嫣紅的花卉,有雄偉壯麗的山河,還有歡呼抗日戰爭勝利的圖案文字,有活靈活現的龍騰虎躍,還有抗戰將領的頭像……經歷了多年苦難和屈辱的中國老百姓,似乎在這些五光十色的焰火中,寄寓了全部的歡樂和憧憬。人們渴望和平,渴望光明與幸福,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期盼。

自這以后,多少年來,我沒有見到比小小的山城這一次更加美麗的焰火。

那年除夕之夜,小小的山城欣喜若狂,到處張燈結彩,人人喜上眉梢。歡快的鞭炮響了一個通宵。最精彩的、最叫人難忘的,也是我這一生僅僅見到這一次的盛大慶典,是全城舉行了世所罕見的抬菩薩游街。

我不太清楚這是不是徽州古老的風俗。這天夜里,人們事先將所有廟里面的各路尊神披紅掛彩,莊重地打扮一番,然后架起木杠,由年輕力壯也經過一番化妝的小伙子像抬八抬大轎一般將菩薩抬起。有的菩薩又高又重,就用馬馱著,兩邊有人護駕。

菩薩游街的盛典十分隆重,前面有打旗執幡的開路,后面是吹吹打打的樂隊,左右還有護衛菩薩的。他們一路放鞭炮,一路奏樂,浩浩蕩蕩地穿過城中的大街,引得無數人駐足觀看。許多店鋪也事先備好香燭鞭炮迎候各路尊神,少不了還要給些香火錢……

此后,我再也沒有見過比屯溪更熱鬧更富有民間特色的除夕,那真是人神同樂、充滿喜慶的除夕之夜?。?/p>

標簽:

上一篇:北醫三院楊渝平:保護膝關節,科學合理運動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