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社西門和南門前出現了成排擺放的共享電動單車,簇新的車身上印有“人民出行”字樣,每輛車都掛有號牌。在此之前,北京已有多家出行公司嘗試推出共享電動單車,均被交通管理部門叫停。這次亮相的“人民出行”獨辟蹊徑,以共享電單車“公務出行”為賣點,希望突破政策約束。記者體驗發現,這些共享電單車也可用于非公務出行,個人用戶注冊使用流程與摩拜、小藍車等共享單車平臺并無明顯差異。
押金299元 注冊無審核
據了解,這些共享電動車來自“人民出行”項目,由人民數據管理公司與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前者是人民網旗下的公司,后者則是小蜜共享電單車的母公司。
人民出行APP顯示,其定位于“公務5G智能綠色出行平臺”。用戶上傳公務單位/企業、姓名、手機號、員工卡號和員工卡照片后,就可以注冊一個公務出行賬號。APP支持用戶自己創建企業名稱并上傳相關信息,完成公務出行賬號的注冊。記者注意到,已注冊單位五花八門,包括報社、學校、法院、派出所、財政部、街道等各種單位和企業,長長的名單翻不到頭。記者嘗試隨意輸入民生銀行信息,盡管要求上傳員工卡是必填項,但跳過這一欄依然可以順利完成公務賬號注冊。隨后,民生銀行的名稱也出現在了公務用車的名單范圍。翻閱這份名單,連“個體”這樣的單位名稱也赫然在列,顯然并無資質審核的環節。
“我們提供的服務包括公務出行和公共出行兩部分,北京市內的公務員和合作單位的員工都可以注冊公務出行賬號,市民也可以注冊普通賬號,同樣能使用這些共享電動車。”客服人員向記者解釋。
目前,不論是公務出行賬號還是普通賬號,用戶都需要繳納299元的押金,執行最低消費3元和兩角錢一分鐘、5角錢一公里的使用費。
共享電單車謀政策突破
兩年前共享單車大熱時,共享電單車也躍躍欲試,然而北京地區的共享電單車屢被叫停。2017年3月,小蜜共享電單車就曾因為無牌上路等問題而被叫停投放,隨后,“電斑馬”共享電動車投放也因為無牌、使用超標電動自行車等問題被叫停。
2017年9月出臺的《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電動車的指導意見(試行)》曾明確指出,綜合考慮騎行安全和停放秩序、道路通行條件、充換電配套設施安全等因素和公共服務等特性,北京市不發展電動自行車作為共享自行車。
不過,小蜜共享電動車還是“曲線”回到了北京市場。最新推出的“人民出行”,和此前小蜜共享電動車押金、計價規則和APP界面極為相似,只是起步費比小蜜共享電動車高出5角錢。
記者聯系到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詢問公務出行會有怎樣的差異化運營模式和市場策略,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對于人民出行電單車的投放是否合規的問題,北京市交通委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回應,暫時無法核實。
投放規模小導致嘗鮮難
“未來是不是可以像滴滴企業版一樣,由單位支付費用讓員工免費因公出行?”對于人民出行的“公務出行”項目,許多用戶都有同樣的猜測。
記者體驗這款新投放的共享電單車后發現,在支付頁面可以選擇個人賬戶支付或者企業賬戶支付,只是目前綁定的企業賬戶中顯示“余額不足”。這或許意味著單位和企業可以為員工支付公務出行的騎行費用。記者就此撥打人民出行客服電話,但相關客服人員表示對這項功能尚不清楚。
實際上,電動自行車有龐大的使用人群,在短途出行中具有極大的便利性,人民出行共享電單車49公里的續航能夠滿足大多數的短途出行需要,價格也較為親民。
記者體驗時實際騎行了4公里,花費19分鐘,按照目前的收費標準,使用價格是5.8元。扣除1元優惠券外,只需支付4.8元,這個價格明顯高于互聯網單車,但遠比打車實惠。要是早晚高峰時期,電單車還有不怕堵車的優勢。人民出行APP顯示,目前的騎行和還車范圍,覆蓋了大部分城區,用戶可以在運營區域內任意地點還車,但如果停放到靠近地鐵、重要路口的指定還車區域,將可以獲得優惠券。
“我家距離單位大概10公里,這個電動車的續航沒問題。如果公務出行能實現員工免費或者折扣用車,我很愿意騎車上下班。”人民網一名員工向記者表示。不過,與曾經火爆的共享電動汽車途歌類似,人民出行車輛投放規模很小,目前僅限于人民日報社附近,即便是報社員工想嘗鮮,也很難有機會在較晚下班的時候還能找到未被騎走的車。
更多消費者則認為,公務電動車出行具有很大的局限,更像一個噱頭。“很多公務活動是下基層,路途遙遠不說,可能都不認識路,騎共享電動車還不如坐地鐵方便。”一名事業單位員工說,自己選擇騎電單車去辦公務的可能性不大,不開車的時候將電單車作為通勤工具的補充倒是有可能。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