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城市熱島問題不可忽略 找出城市高溫“病因”

發布時間:2021-12-16 14:50:41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2005年至2010年 地表溫度變化趨勢為南升北降

地表溫度上升趨勢開始放緩,上升區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區,例如陽江市、江門市。而西北部的部分地區包括清遠、肇慶等則出現明顯的地表溫度下降。

2010年至2015年 森林砍伐減少使變暖趨勢放緩

整體上的地表溫度變化開始由升高轉為降低,西南部的大部分城市地表溫度以下降為主,而西北部部分城市,例如清遠市、廣州市,地表溫度則開始以上升趨勢為主。在最近的十年里,森林砍伐減少了,這有助于減少氣溶膠排放和減緩變暖趨勢。

影響因子分析

城市森林覆蓋率下降影響大

由于對空間的需求,佛山、廣州和珠海等城市見證了森林面積向城市用地的巨大轉變,反映在地表溫度的影響上也存在明顯差異。

在珠中江經濟圈的中山市和珠海市,社會經濟因子的貢獻率均較高,而綠度因子的貢獻率較低,這可能和城市森林覆蓋率下降有關。剩余的森林碎片主要集中在沿海丘陵地區。

深莞惠經濟圈中的東莞市和深圳市表現出較為一致的分布規律,濕度因子的貢獻率較高,而社會經濟因子較低。

對于廣佛肇經濟圈中的佛山市和廣州市,各因子的貢獻率較為一致。

4成渝城市群 “體溫”變化特征

2000年至2005年 重慶市東南部出現較大程度升溫趨勢

地表溫度變化主要呈“中心升兩邊降”。而成渝城市群的西部、東南部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升溫趨勢,如重慶市東南部、雅安市西部地區。

2005年至2010年 北部一些城市呈現一定降溫趨勢

中南部城市地表溫度出現增溫趨勢,尤其是瀘州市、宜賓市等城市。而北部一些城市如德陽市、達州市則呈現一定降溫趨勢。

2010年至2015年 重慶西部降溫幅度大

地表溫度呈“南降北升”的分布特征。其中,以四川北部的綿陽、南充升溫幅度最高,而四川南部的瀘州和重慶西部降溫幅度最大。

影響因子分析

都市圈社會經濟因子貢獻率高

綠度因子在內江市、瀘州市和南充市的貢獻率均較高,對地表溫度的影響較大,而在德陽市、綿陽市以及重慶市影響較小。

在成都都市圈的成都市、德陽市和綿陽市,社會經濟因子的貢獻率均較高,綠度因子的貢獻率較低。(北京日報記者 王子安 孟慶巖)

標簽: 城市熱島 城市群 城市高溫 城市熱環境

上一篇:研究團隊分析化石足印計算出捕食性恐龍奔跑速度每小時45公里
下一篇:江蘇推動“雙千兆”網絡加速布局 開通5G基站總量11萬個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