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2月22日,媒體報道福州一名1歲女童涉不明原因鉈中毒,引發社會極大關注。
鉈是地殼中自然產生的一種元素,在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家族譜中,原子序數排名第81,弟弟是汞,哥哥是鉛。鉈一般存在于土壤中,酸性條件下易溶于水,在溶解狀態下一價鉈較穩定,而三價鉈可以氧化物或氫氧化物的形式沉淀下來,從而從水中析出。
鉈中毒有4大途徑
自然界中,鉈的家族龐大,兄弟姐妹眾多,但鉈主要以單價元素的形式存在。在海水、局部強氧化的淡水和土壤中,鉈主要以三價氧化物的形式存在。通過熔煉金屬礦石、采礦、水泥生產和以煤炭為主的礦物燃燒,鉈可被釋放到人們生活的環境中。由于常和某些金屬共生,高溫熔煉時,鉈的蒸汽有引起中毒的可能。
鉈能形成很多化合物,如碳酸鉈、硫酸鉈、硝酸鉈、碘化鉈等,前3種鹽類的水溶性很好,無味、無色但卻有劇毒,曾被用作殺鼠藥及脫毛劑。鉈可直接污染環境,人體也有可能因接觸而受到傷害;而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鉈具有某些特殊光學特性,因而常被用在工業上。
一般來說,鉈中毒的途徑有以下4類:一是因采集和加工含有鉈的礦石如汞礦,在含有鉈的礦渣上面覆土造地種菜,遇干旱年景,鉈通過地下水透過礦渣層,被卷心菜類等根系較長的蔬菜大量吸收,人們吃了大量含鉈的蔬菜后引起中毒而造成局限性地方病;二是在高溫加工鉈鹽的生產環境中,在毫無防護設備的條件下徒手作業,大量吸入含鉈的蒸汽;三是將鉈鹽當作食鹽誤服;四是作為謀害他人的手段被人為投毒。
鉈中毒的典型三聯征
由于病史隱匿,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病情變化迅速,致使很多臨床醫師對鉈中毒缺乏認識,加之各級醫院毒物檢測技術存在差異,延遲診斷、漏診、誤診和誤治時有發生。
在鉈中毒診斷和治療方面,目前還缺乏規范的方案,因此各醫療機構治療差異明顯。2021年,中國毒理學會中毒與救治專業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毒學組聯合全軍中毒救治中心,組織院前急救、急診醫學、中毒救治、重癥醫學及毒物檢測等領域的專家聯合撰寫了中國急性鉈中毒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1),以急性鉈中毒早期診斷和救治流程為重點,推進急性鉈中毒的規范化診治。
鉈中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癥狀、周圍神經癥狀、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精神癥狀、運動無力及心臟、肝臟、腎臟損傷等,均為非特異性表現,中毒癥狀往往并不典型,常被誤診為常見病、多發病。
鉈中毒時,臨床表現與患者的中毒劑量、年齡、基礎疾病、進入體內的方式和免疫功能等有關。
胃腸道癥狀、周圍神經病及脫發是公認的急性鉈中毒的典型三聯征。其中,特征性脫發是診斷鉈中毒的重要線索;神經系統損傷是最主要的臨床癥狀,但其嚴重程度與鉈在血、尿中含量的高低并不一致。
鉈在血、尿中含量明顯增高是診斷急性鉈中毒的“金指標”。鉈在人體內主要通過糞便和尿液排泄,在尿液中較在血液中持續的時間更長,因此一定程度上,檢查尿液中的鉈含量就可反映人體內鉈的高低。
對那些有可疑接觸史的患者,如存在胃腸道癥狀、周圍神經病及脫發三聯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類似疾病后可初步診斷為鉈中毒,再結合鉈在血、尿中的增高就可明確診斷。
生物安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鉈中毒目前沒有專門的特效解毒藥物,但可以盡早使用比如普魯士藍聯合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治療。治療原則是盡早清除毒物、減少毒物吸收,及時清除體內的鉈以減少消化道鉈化合物的吸收;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和其他器官功能損害時,及時給予神經營養、對癥支持等綜合治療。
30年前,北京曾發生過一起不明原因的中毒案例。后經世界衛生組織職業衛生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鳳生教授確診,該案例為鉈中毒。
生物安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普及生物安全與生活安全知識,不僅有益于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識,還有益于消除人們對危害的盲目恐慌,有利于社會穩定與發展。
(作者系北京協和醫學院比較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