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衰老(aging)與抗衰老(anti-aging)是萬眾蒼生必須面對的一個永恒話題。中外古今,多少人想改變衰老,從而達到長生不老的美夢。打開歷史的畫卷,最為的典型的就是我國的煉丹,其在先秦時萌芽,漢武帝時盛行,一直到宋代。而時至今日,大家還是在追求長生的道路上前行。近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更加廣泛,手段也更加多樣,細胞、酵母、線蟲、果蠅、小鼠、大鼠、猴子以及人自身都在作為研究對象,而且世界上有些大學甚至都有相應的研究結構——長壽研究所(longevity institute)。 科學家們通過這些大量的科學研究不斷的為人類、生命的長壽提供有利的證據,貢獻寶貴的科研成果。
衰老的定義
那么,什么是衰老?簡單來說衰老就是身體機能(生理、心理)下降的一個過程。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年老而精力體力的衰弱。百度百科的解釋:指機體對環境的生理和心理適應能力進行性降低、逐漸趨向死亡的現象。衰老可分為兩類: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前者指成熟期后出現的生理性退化過程,后者是由于各種外來因素(包括各種疾病)所導致的老年性變化。兩者實際很難區分。總之,衰老是許多病理、生理和心理過程的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是個體生長發育最后階段的生物學心理學過程。
因此,人一旦踏上衰老的軌道,到終點的時間也就有刻度了。當人發現自己衰老時難免也就有相應的強烈感慨,感覺自己時日不多。“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就是其中之一。
衰老的機體變化特征
在衰老這個生理學過程中,身體機能下降具體體現在哪里?從機體組成可以歸納總結出如下:
1)肌細胞萎縮:心肌細胞變化導致的血壓變化;運動肌肉變化導致的行動緩慢;消化系統肌肉變化,尤其是腸子上肌肉變化導致的蠕動減少;同時牙齦出現萎縮;血管彈性降低。
2)神經退化:記憶力下降、認知能力該改變,思維改變。
3)骨骼變化:骨質酥松。
4)血液系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活性也會逐漸降低,從而使代謝能力降低。
5)免疫力下降:血液中的各種淋巴因子以及巨球蛋白的含量降低。
這些現象都是大家平時可以看到的,也很好理解。我國古代文學中也有很多相應的記載。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 “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等都有衰老的描寫與體現。
衰老的細胞分子特征
然而,通過近代科學研究,衰老在細胞及分子層面的特征也都有較為詳細的闡述:1)端粒縮短:端粒是我們染色體末端的一部分,保護著染色體的完成性,在衰老時端粒就會變短,染色體則慢慢失去其保護。2)表冠遺傳學改變:細胞內的一些修飾改變促使我們基因表達該表。3)蛋白組平衡降低:蛋白的平衡也被打破,從而出現某些蛋白堆積,造成所謂的蛋白毒性(proteotoxic)。4)線粒體功能異常: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其出現問題時,細胞的功能將減弱。5)細胞衰老:細胞是機體的基本單位,細胞衰老,則細胞就會衰老。6)干細胞枯竭:造血功能下降,皮膚干細胞減少,皮膚彈性降低等。7)細胞通訊改變,細胞之間的通訊異常[1]。
(Lopez-Otin, C., et al., Cell, 2013)
如何抗衰老
那么衰老可以治療么?或者是否可以減緩衰老,即:如何抗衰老(anti-aging)?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一直探索。古代帝王貴族為了追去長壽,大肆煉丹術。近代科學家們也是不斷的探索。研究發現運動、節食(食七分飽)是比較有效的方式[2]。此外相應的藥物也具有很好的效果。2005年科學家Thomas Rando團隊研究發現給老年小鼠換年輕小鼠的血液,可以延長壽命,此后Amy Wagers等人發現血液中的GDF11蛋白起到關鍵作用。而且二甲雙胍(metformin)、依維莫司(everolinmus)、阿莫西林等在延長壽命中也具有顯著效果。
(Weintraub, K.,Scientific American, 2015)
抗衰老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其策略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驗證與探索,部分藥物的有效性也存在較大的爭議。但是就目前而言,如何有效延緩衰老,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良好的習慣——運動。2021年nature雜志就有報答,經常運動小鼠的血液置換到懶惰小鼠中,可以提高其認知及免疫力[3]。可見運動是多么重要,“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工作一輩子”是多么的合理科學!
其二,飯食七分飽(dietary restriction)——節食。節食可以從整體水平影響長壽,癌癥治療、代謝中節食都有良好的作用,并且節食促進壽命的結果在小鼠、果蠅及猴子中都有相應的報道[4]。
其三,從青少年抓起。2022年2月21日的美國醫學會小兒雜志報道青少年其的健康(吸煙、肥胖、心理疾病)也會加速中年人的衰老[5]。因此,我們應該關注青少年期孩子的健康。“雙減”政策的實施將釋放孩子們運動的天性,對于后期健康、抗衰老具有持續的影響,其是我國人口素質整體提升的的長遠之計。
參考文獻:
1. Lopez-Otin, C., et al., The hallmarks of aging.Cell, 2013. 153(6): p. 1194-217.
2. Weintraub, K., Can We Stop Aging?Scientific American, 2015. 313(1): p. 28-29.
3. De Miguel, Z., et al., Exercise plasma boosts memory and dampens brain inflammation via clusterin.Nature, 2021. 600(7889): p. 494-499.
4. Green, C.L., D.W. Lamming, and L. Fontana,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etary restriction promoting health and longevity.Nat Rev Mol Cell Biol, 2022. 23(1): p. 56-73.
5. Bourassa, K.J., et al., Association of Treatable Health Conditions During Adolescence With Accelerated Aging at Midlife.JAMA Pediatr, 2022.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